北京:用心触摸群众脉搏

北京:用心触摸群众脉搏

“夏天的晚上,农夫们乘凉,坐在长凳子上,手执大芭蕉扇,讲起故事来,他们也懂得胡适之先生的八不主义,他们不用任何典故,讲的故事内容却是那么丰富,言辞又很美丽。”这是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同志在鲁迅艺术院的讲话,生动形象,言简意赅,今天读来仍别有一番体会。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深入基层实践、踏实调查研究、体悟群众情绪、用心触摸“群众脉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才能更加贴近群众,才能打动人心。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这为我们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着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使命,本质就是群众工作。新形势下,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传播渠道丰富多元,对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唯有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更加热情地倾听群众声音、更加实干地满足群众需求,时时刻刻把握“群众脉搏”,才能应形势而动,化挑战为机遇、促压力成动力。

通过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汇聚群众声音,洞察人民精神世界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做群众工作,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倾听群众的声音。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做到站稳群众立场,就必须和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诉求,汇集群众的智慧,这是建立民情汇集机制的首要方法、第一渠道。

同时,随着新时期互联网、手机等技术相继崛起,新媒体不但成为群众获取信息和进行社会交往、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且还成为群众问政的重要渠道,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辟了新的渠道。《2013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数据显示,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已超7.9万,发博总数超过6000万条,被网友转评总数约3.6亿次。数据表明,政务微博有力推动了新形势下“民情汇聚”新机制的形成,形成了有效的群众沟通平台。

除了开设政务微博,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占据信息发布制高点,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还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把握真实的网络民意。既不让“网络暴民”的声音裹挟舆论,又不能忽略新媒体上的群众呼声,需以群众熟悉的语言,理性、客观、真诚地沟通。只有两个平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转化,摆脱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才能进一步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拉近群众距离,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保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群众路线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