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日本“领导亚洲、制衡中国”梦难成

中国学者:日本“领导亚洲、制衡中国”梦难成

近日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声称,“日本已作好了制衡中国的准备”,“复兴的日本将在亚洲扮演更加坚定的领导角色,谋求让东京成为该地区的领导者。”

在中日关系僵局难解的时候,安倍面对美国媒体做出明显带有挑衅意味的表态,到底意欲何为?安倍提出的“设想”是否异想天开?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研究员都表示,安倍的计划不可能成功。

为何此时出此言

安倍说出这番话,是“兴之所至、信口开河”吗?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教授不这么认为。刘教授说,安倍日前对美国媒体发出的涉华挑衅言论,并不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而是安倍内阁最近制定的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刘江永教授指出,安倍内阁近期制定的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第二,建立日本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日本未来军事和外交事务的指挥塔;第三,日本还有可能挑战原来的“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则”,增强日本的国防技术装备能力,加强武器出口竞争力。

“这些内容,安倍首相10月15日在日本国会的演说当中都有提及。不难看出,这些计划主要是以中国为主要防范对象而制定的。而大家关心的‘钓鱼岛问题’,可以说是日本这一系列战略安排中所利用的一个工具。”刘江永教授说。

安倍晋三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还说,日本所能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亚洲制衡中国”,“很多国家期待日本强烈表明这一观点”。对此,刘江永教授指出:“安倍的这种表态,明显是把自己的主观认定当成了客观事实。他认为,一些国家对美国力量削弱、中国力量上升感到担忧,需要日本站出来平衡中国。他的这种主观认定,是为日本实施新的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制造所谓的‘正当性’。”

刘江永教授提醒说,在《华尔街日报》上的“外宣”动作,是安倍既定策略中的步骤之一,未来安倍内阁可能还会有相关动作。

再次向美国示好

有分析认为,安倍选择在美国媒体上发表这番讲话,无疑又是在向美国示好。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研究员说:“针对不同的媒体和对象,安倍的讲话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此次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安倍的表态明显是从美国角度来切入的,实际上是在配合美国、迎合美国。”

“安倍的小算盘是,通过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升日本在美国地区战略中的地位,以此检视日本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进而换取美国对安倍内阁更多的政治支持,包括对日本‘修宪强军’计划的支持。”不过,杨伯江研究员同时指出:“美国的政策并不会因为安倍的一次讲话或者表白就有所变化,因为美国的基本政策是既定的。”

一方面,美国不希望安倍在历史问题上挑衅邻国,那样会无谓地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甚至会使中日、韩日之间围绕领土争端形成失控局面。美国并不希望东亚地区爆发战争和冲突,因为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美国会面临战略两难。另外,美国也不愿意看到同为美国盟国的日本和韩国因为历史问题而隔阂更深。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