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中国梦的意义、内涵及辩证逻辑(2)

李君如:中国梦的意义、内涵及辩证逻辑(2)

二、“中国梦”的内涵和要求

(一)“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内涵和历史要求

“中国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反映了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内部涌动着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进步思潮的要求,凝结着近代以来中国历代志士仁人的理想、当代中国的追求和未来中国的走向,是连接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之梦。从“康乾盛世”这一落日的辉煌中,中华民族因夜郎自大而错失工业化的机遇,到鸦片战争清政府因落后而挨打后,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中国丧失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从那时开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始终不渝地追求的民族复兴之梦。

圆梦之路无比艰辛,无比漫长。 由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要解决的是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的梦想也就包括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和“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两大梦想。 如果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算起,到 2050 年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长达 200 多年。

第一个 100 年,是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 为了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之梦,必须先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个历史性课题。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到康有为、梁启超推动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前赴后继,英勇奋斗,都是为了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但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经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才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得 “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也就是说,我们足足奋斗了一个多世纪,才圆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

第二个 100 年,是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创设了不可或缺的政治和社会前提。 但是“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之梦如果实现不了,按照毛泽东的说法,我们仍然会被“开除球籍”。 因此,只有实现了这个梦想,才能最后实现民族复兴这一 “最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经过 7 年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 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站起来的中国人就已经踏上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路,但由于我们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走了不少弯路,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才真正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二)“中国梦”是共产党人提出的,但不是为了共产党人自己,而是造福于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习近平在全面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这一梦想的道路、精神、力量等问题时,深刻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就精辟地揭示了“中国梦”对于国家、民族、人民的意义,展示了共产党人对于国家、民族、人民的自觉责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