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想与实干的关系
梦,是理想,但理想不仅不是空想,还要避免空想,这就要实干。 我们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中国梦”的同时,首先提出的告诫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应该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 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 40 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明末顾炎武谈到这段历史时把这个教训概括为“清谈误国”。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熟悉这些历史典故和经验,在许多场合多次告诫我们要牢记此类误国之鉴。 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进一步把这一教训同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更加发人深思。 因为,“中国梦”的理想与实干之间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
是合“理”之想,而“理”是以“实”为基础的,“实” 是实际, 也是实践, 从实际出发之“理”、来自实践之“理”、应用于实践之“理”、自觉接受实践检验之 “理”, 才是我们所要之“理”,才能成为我们的理想之“理”。 “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是合理之“想”,而“想”不仅是“干”的愿望和原动力,更要靠“干”变为现实。 “理”与“实”、“想”与“干”的这种辩证关系,构成的就是理想与实干的辩证逻辑。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向人民群众描绘美好蓝图,展望发展前景,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千万不能给人民群众以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更不宜提一些虽然符合共产党人的理想但目前这一阶段还做不到的口号。 也就是说,“中国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想,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实干,才能变为生活中的现实。
(二)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讲实干,最重要的实干,就是实实在在搞改革,实实在在谋发展。这里就有一个改革与发展的关系,需要认真等待和好好处理。 在改革的问题上,不改革没有出路,乱改革也不行,坚持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更不能离开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来推进改革。 我们曾经说过,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这一论断,已经说明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经过 30 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是:改革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必须为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服务,必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的实现形式,脚踏实地地推进。 这里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发展的大局和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记得当年邓小平在处理党内外关于“傻子瓜子”等问题的不同看法时,就是这样牢牢把握发展的大局, 来处理改革中遇到的难题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重温。
当前,我们深化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要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
因此,我们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也好,“摸着石头过河”也好,都必须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特别是这个阶段的发展要求出发,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只有这样来推进改革,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期盼的“中国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