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抓事情不是只在大事上着眼,只要跟滥用公款有关的相关细节问题,我们全都看得到、注意得到,都在关注它。今年以来,中央对“四风”问题三令五申,有些网友也会质疑,会不会这样的三令五申会流于形式,走过场,一阵风刮过,完了就完了呢?
[高波]:我想各位网友的心情和观点也可以理解,因为整顿“四风”事关民心向背、事关执政安全,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战略工程,需要打持久战、攻坚战,特别是需要我们综合施治、多措并举。我这里想重点谈一下加强监督的问题。换言之,抓成风的问题,更要在监督常态化、机制化上下功夫,要做好监督这篇大文章。比如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可不可以结合起来进行,一是,我们把整顿“四风”问题与巡视监督结合起来。我们知道,中央现在非常重视发挥中央巡视组的作用,中央巡视组也确实在“打老虎”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乘势而上,把“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作为中央巡视组的重点巡视内容之一,加大发现的打击的力度。第二方面,我们可以考虑把整顿“四风”问题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经常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舆论的监督是有力量的。我们能不能把网络监督用好,编织一张“全天候、无缝隙”的监督大网,让那些敢于搞“四风”的人无处遁形、无地自容。我们调研当中也了解到,广东、浙江、湖北、河北一些地方搞明察暗访,录像为证,效果还是很好的。第三,我们把整顿“四风”问题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审计机关也是一把利剑。我们可以把反映“四风”问题的有关内容和审查的事项,转化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用人责任审计的主要领域和内容,建立起更多更有效的关口。第四,我们也可以考虑把整顿“四风”问题与绩效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比如在领导干部的述职述记,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选拔任用,考核评价,评先选优,各种工作环节当中,我们应该设置具体的可操作的防治“四风”的指标,让干部自述,请群众评议,把它变为一个常态化、机制化的工作。要在民主评议中让干部脸红、心跳、出汗、排毒。这样的话,我想通过监督,让领导干部保持敬畏之心、自律之德,我们防治“四风”的很多的举措可能就能免于走过场、走形式。
[主持人]:说得很深入,从上到下各个方面的监督机制来考虑的。眼下快到年底了,中国人比较讲究礼尚往来,大家访亲探友、送礼、聚会,这种节庆都要表达一下自己感情的传递。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引导大家进行合理的消费,既是表达了我们感情的一种传递,但是又没有达到这种奢靡之风的前兆或者是进入这样一种恶性的循环呢?
[高波]: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方面,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礼尚往来的传统;另一方面,我们的中国经济社会经过了30多年的稳定增长,国家的家底厚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但是,我们不能因富而骄、因富而奢。就像普通人日子过得好了,吃得多了,可能会得糖尿病,这是富贵病。我们这个社会如果奢靡无度的话,也会得上一种“富贵病”。要净化我们的社会空气,抵制不良的所谓“人情往来”,我想关键在八个字:“正本清源、移风易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