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相关多边机制的全面参与
在亚太地区合作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韩国积极参与东盟相关地区机制,甚至形成了较强的倡议与协调能力,影响着地区机制创设。东盟则把韩国视为“大国平衡”格局的重要补充,以使东盟的对外关系体系更加均衡,从而继续掌握地区合作主导权。目前,韩国参与的由东盟主导或与之存在密切关联的地区机制主要有:
1997年以来形成的“10+3”与“10+1”机制,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它东亚合作机制“10+3”机制是东亚地区合作的核心机制,在这一基础上,2005年东亚峰会又形成了“10+6”机制,2011年又扩大为“10+8”机制。此外,作为东盟部长会议的后续会议,还有东盟与10个对话伙伴国之间的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以及2010年建立的“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即“10+8”防长会)。尽管韩国认为这些机制中的某些机制存在着基础薄弱、定位不清的问题,但它仍积极参与各种对话和多边安排。目前,韩国参与了“10+3”进程下涵盖多个领域的数十种机制———除了最重要的经济领域(其中包括以《清迈倡议》为基础的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外,还涉及疫病防控、打击跨国犯罪、粮食安全和自然灾害预警等非传统安全议题。
东盟地区论坛其核心理念源于东盟方式,宗旨是构建地区互信和预防性外交。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提议建立“亚太地区安全论坛”,并通过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促成了1994年第一届东盟地区论坛。作为该论坛的创设成员国之一,韩国还担任论坛闭会期间海上安全会议的共同主席。韩国积极推动把东北亚地区事务纳入该论坛议程,早在第一届高官会议上,就提出成立一个“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以促进该区域的军事互信。2000年朝鲜也加入了东盟地区论坛,近年来十分重视这一平台。2007年,朝鲜首次向东盟地区论坛提交了防卫与安全形势报告,展示其透明化姿态。2008年朝鲜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朝韩外长还在东盟地区论坛上实现会晤。在2011年东盟地区论坛上,韩朝外长再次会晤。2012年,朝鲜在东盟地区论坛上积极开展双边外交,同多个东南亚国家进行外长会谈。韩国则希望通过东盟地区论坛等相关多边机制约束朝鲜的行为,使其不致脱离东北亚和平进程。
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这是与东盟地区论坛存在密切关联的第二轨道机制,1993年在吉隆坡成立,韩国是其主要发起者和参与者。该机制旨在寻求和扩大共识,发挥决策参考作用,促进东盟地区论坛机制的完善。此外,2002年由新加坡参与发起的亚洲安全会议(即“香格里拉对话”),是一个兼有第一和第二轨道性质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韩国防务部门高官参与了历次会议。
此外,韩国与东盟还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框架下开展合作。韩国很早就积极支持“太平洋经济共同体”构想,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韩国开始与东盟国家在这一框架下进行合作。韩国先后主办了1991年部长会议和2005年峰会,并采取中间立场,试图在美日等发达成员与东南亚等发展中成员之间发挥协调作用。2002年泰国倡议成立“亚洲合作对话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东盟的泛亚经济合作理念。韩国是创设成员国之一,也是IT领域合作的牵头国。1996年启动的“亚欧会议”同样由东盟国家发起,韩国积极寻求扩大在这一洲际合作机制中的话语权,主办了2000年亚欧峰会。韩国还作为东北亚及南亚国家协调人,与作为东盟国家协调人的柬埔寨参与筹备了2010年峰会。2012年,韩国主办了亚欧会议绿色增长与中小企业论坛。
三、安全关系趋于多样化
在冷战格局下,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一直以来都是韩国的基本对外政策目标,韩国选择了与美国结盟的政策。在朝鲜战争中,菲律宾和泰国派出少量部队参加了“联合国军”。出于强化同盟、反共意识形态尤其是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韩国也参与了东南亚地区的冷战活动。李承晚时期,韩国就想介入印度支那事务。越南战争升级后的1965年,朴正熙政府在美国请求下开始向越南派出战斗部队。朴正熙认为,“若不能阻止共产主义在越南的侵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失去整个东南亚地区,这将影响到韩国的安全”。[5](P280)
在越战期间,韩国成为西方阵营中除美国外派兵最多的国家,其参战费用由美国承担,这让韩国得到了超过1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为韩国的经济起飞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后冷战时期,韩国与东盟的安全合作更趋活跃,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并被赋予新的内容。1999~2003年,共有3000多名韩国士兵被派往东帝汶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东盟国家也很关注朝鲜半岛问题,认为它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性,在2012年韩国主办的核安全峰会上,印尼、越南和新加坡等国也应邀与会。韩国支持东南亚无核区建设,也希望在朝核问题上得到东南亚国家的支持,提升自身在区域安全中的话语权。
作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前沿立足点,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还共同参与了近年来美国主导的相关防务合作。作为美国的战略盟友,韩国对东南亚安全事务的参与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美国“重返”东南亚。2002年韩国开始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美泰主导的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联合军演———“金色眼镜蛇”军演,2010年起正式参与。2012年4月,韩国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了美菲联合军演。此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韩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反恐、反海盗等合作。出于对外贸易以及自身海洋战略的发展需要,韩国关注东南亚海上交通线的安全,积极参与该区域的海上安全事务。韩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都把美国的军事存在视为本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必要保障,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以美国为轴心的安全体制中。双方的安全合作契合了美国亚太战略的需要,客观上使美国的同盟网络得到加强,增加了地区安全的复杂性。[6]
近年来韩国的军工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出口有望突破24亿美元。韩国着力开拓东南亚军火市场,已先后与泰国、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国达成了国防工业合作协议。2011年,印尼提出购买16架韩国产教练机以及3艘潜艇,总值约14亿美元,①此外,两国还计划联合研发KF-X隐形战机,由韩国承担绝大部分费用。据2011年统计,前五年韩国对印尼、马来西亚的武器出口额分别达到7.83亿美元和3.97亿美元,是韩国第三和第四大军售对象。2011年,韩国还向菲律宾捐赠一艘“浦项”级轻型护卫舰。2012年6月,菲律宾确定购买12架韩国产T-50型教练机,12月,菲律宾与韩国签署协议,购买起亚集团生产的价值700余万美元的战地汽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