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环境外交方兴未艾
自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韩国的环境外交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并在区域环境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韩国积极开展对东南亚的环境外交,谋求在这一领域取得相对优势地位,引领亚太地区的绿色发展。
韩国自身也在实施“绿色增长战略”,以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与东亚国家进行环境合作,是新形势下韩国增进国家利益的战略需要。在2009年与东盟的特别峰会上,韩国决定把“东亚气候合作基金”的一半即1亿美元用于与东盟的合作,首先满足印尼、老、缅、越、柬、菲等国的减排需要,并通过官方发展援助向东盟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后者的“低碳绿色增长”。2010年,韩国积极推动与东盟在气候领域的合作,构建“绿色伙伴”关系,共同发起成立了“亚洲森林合作组织”。
2011年底,韩国与东盟缔结《林业合作协定》,促进后者林业经济的转型。2012年,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秘书处决定常设韩国仁川,这对韩国的环境外交无疑是个鼓励。同时,韩国政府主导创立的“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也正式成为一个国际机构,致力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增长。目前,韩国已与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在发展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
七、软实力外交丰富多彩
目前,东南亚已成为韩国实施软实力外交的重要区域。韩国与东南亚国家都有被列强殖民的历史,且无领土争端等根本利害冲突,彼此隔阂较少,一些东南亚政治精英甚至把韩国视为“最容易打交道的伙伴”。[9](P307)
韩国既有传统的儒家文化积淀,也接受了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的浸染,其文化外交较易为正处在现代转型中的东南亚国家接受。上世纪60年代初,韩国就开始着手文化领域的民间外交。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面向东南亚的文化外交也得到发展。1990年,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后不久在首尔举行了“东盟文化周”活动。冷战结束后韩国的文化外交得到显著加强,明确把国家形象建设纳入对外政策目标。1994年,韩国政府提出把发展文化外交作为其“世界化”战略的重要支撑。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战略,文化外交更富进取性,并由美欧等西方国家进一步向亚洲国家扩展,着力打造“文化韩国”形象。传统文化与现代因素的结合,使得近年来以韩国影视剧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在东南亚迅速传播。同属儒家文化圈的越南已成为韩国在东南亚开展文化外交的据点:2006年,河内开设了东南亚首家韩国文化院;2012年,两国开展了“韩越友好年”活动。2011年,雅加达、马尼拉的韩国文化院也先后成立,而2013年则被定为“韩印(尼)友好年”。加上正在筹建中的新加坡韩国文化院,目前海外的韩国文化院有近1/5分布在东南亚。韩国还与泰国等国在对方首都互设文化中心,开展媒体交流,成立东盟—韩国电影社团等。2009年,东盟—韩国中心在首尔落成,通过东盟与韩国“面向未来合作计划基金”(其中韩国出资额占较大比重),资助了一大批社会精英的交流活动。这种以文化为载体的公共外交,有助于增强东南亚民众和社会政治精英对于韩国的认知和亲近感。
韩国对东南亚的软实力外交还包括体育外交。其中,韩国首尔举办的1986年亚运会和1988年奥运会对于东南亚国家触动很大,深切感受到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活力,韩国传统的跆拳道等体育项目在东南亚的传播也得到促进。韩国是仅次于泰国举办亚运会最多的国家,还赞助了2009年举行的第25届东南亚运动会。
韩国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较早实现了平稳的民主转型与巩固,其发展模式与经验成为东南亚多个国家学习的榜样。韩国的东南亚外交也带有一些理想色彩,李明博曾声称,要将韩国的利益与“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相结合,“让韩国成为向世界输出新价值的一流发达国家”。[10]
在缅甸民主化问题上,韩国与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基本立场保持一致。近年来,还有一些朝鲜“脱北者”取道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前往韩国。2004年,韩国政府包专机把数百名“脱北者”从韩国驻越使馆接至韩国;2009年,又有9名“脱北者”通过丹麦驻越使馆辗转飞往韩国。[11]
韩国的市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也是软实力外交积极的参与者,已成为韩国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近几年来已有上万名韩国海外服务志愿者被派往东盟国家。
八、结语
韩国的东南亚外交受到了建国、工业化、国际化和民主化等进程的影响,并表现在合法性外交、经济外交、全球外交和软实力外交等层面。其中,实利取向的经济外交是核心,这是由韩国国家利益的层次性所决定的。当前韩国要向“先进发达国家”迈进,建立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以获取经济利益,是韩国东南亚外交的首要动力。韩国的东南亚外交经历了从东盟老成员国到新成员国的扩展,其中与老成员国的关系基础更深厚些,但与新成员国的关系正迎头赶上。对地缘经济因素的充分利用使韩国的东南亚外交显得日益积极和活跃,首脑外交引领下的政府主导、官民并举的外交体制趋于完善,并实现了从经贸领域向政治、安全、社会等领域的扩展。
随着可资利用的软、硬实力资源的不断丰富,韩国外交的自主性和全球视野不断加强,不再是被动适应外部环境。就其“全球外交—亚洲外交—东南亚外交”三个层次来看,韩国要在全球层面追求国家利益,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后两个层次的实现程度,即首先在地区层面上构建必要的支撑体系,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发展。进而言之,韩国的新亚洲外交又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东南亚外交,这是其谋求成为地区“中心”或“枢纽”国家、走向全球外交的重要一环。与韩国外交全局存在的某种不稳定性相比,其东南亚外交的政策连续性更强,朴槿惠上台后也会在各种制度化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尽管东南亚外交对于韩国的重要性尚不会超越东北亚外交,但显然更为自主,并且这两个方向上的事务存在着日益紧密的关联,韩国的东南亚外交也会对其东北亚外交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创造更有利的地区环境。在东亚国际体系转型背景下,韩国东南亚外交的协调性和均衡性总体上顺应了地区发展趋势,有助于韩国在全球外交中发挥更大作用。
韩国的东南亚外交与朝鲜存在一定的竞争,其核心问题是争取东南亚国家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支持。韩国日益积极地参与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都显著超过了朝鲜,这对于朝鲜加入地区多边进程会产生一定的激励。
在大国高度参与的亚太地区,韩国的东南亚外交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力量产生互动,从而影响其政策效应。在安全领域,韩国对美国的战略追随限制了其中等强国角色。面对东南亚地区的大国博弈,如何处理好与大国关系对于韩国而言具有挑战性。一旦韩国参与地区事务的独立性和建设性与其盟友美国的战略利益发生矛盾,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就会受到制约。在经济领域,韩国也面临着中、日等经济体强有力的竞争,在地区合作中只能承担有限角色。自身实力的相对不足,使韩国在地区层面发挥主导作用或担当领导角色难以实现,充其量只能是局部意义上的。当前东亚地缘政治正处在深刻变动之中,韩国的东南亚外交也会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产生一定影响。除了在东亚现有框架下的合作外,两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对于地区安全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韩国在联系东北亚与东南亚、促进地区一体化方面的作用值得肯定,但对其冲抵或制约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甚至有损中国利益的可能性,也要予以足够关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