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岭北麓发展生态旅游的路径探析

陕西:秦岭北麓发展生态旅游的路径探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产品”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概念,偏重于满足健康和生命的需要。

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龙脉,是我国地理和气候分界线、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水源涵养区,一般意义上把秦岭主梁以北至渭河以南地区统称为秦岭北麓,是一个介于高大的秦岭山地与广阔的关中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宝鸡、西安、渭南3市15个县、区,这里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对秦岭北麓的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由来已久,2007年《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公布,2012年《秦岭西安段浅山区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方案》公布,渭南、宝鸡等市也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动,这个区域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生态旅游作为兼顾保护和开发双重使命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被广泛认同。发展秦岭北麓生态旅游是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有效途径,对相关区域的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树立科学的生态旅游理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传统的山水风光游,把大自然作为消费对象,游客对自然的需求更多的是满足享受的欲望,这在粗放、原始的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模式中表现得非常突出。生态旅游是一项带有生态科普色彩的特殊形式的旅游活动,生态文明教育是其首要特征。这种理念要求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尊重和关爱,应该首先体现在生态区域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中,其次要让旅游者在享受大自然馈赠得到身心愉悦同时,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

发展秦岭北麓生态旅游要以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融入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景区规划管理等各个环节,对已经形成的规划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积极寻求学校、媒体的联动支持,让生态文明内容进课堂、上媒体,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让广大市民和旅游者都能及时接收到有效的科普知识和保护方法,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生态旅游区为载体,全社会各方参与的生态旅游机制,促进文明和谐发展。

二、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途径,规范旅游保护机制

社区公众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生态旅游良性发展的重要指标。生态旅游的实质是在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社区的居民在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生态资源的使用者,对于该地区是否开发,开发的方式都有权利表达他们的看法、提出意见。社区参与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和社区民众主导两种类型,从当前来看,秦岭北麓地区居民从规划技术水平、资金能力、民主意识等方面还有所欠缺,难以成为规划控制的主导者,仍然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但需要让社区民众的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得到接纳。在现有规划基础上,一方面需要对社区民众认知、态度、利益相关者群体与其需求调查分析,制定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规划方案并不断进行意见征求及反馈、方案修订,另一方需要制定生态旅游的专门立法,制定生态补偿机制等社区参与法律制度,借助乡规民约规范民间法。只有使社区的居民参与到了旅游区的开发,为社区生态旅游提供各项法律和制度保障,才能使社区民众成为积极的支持者和环境保护者,使各项规划、制度能够顺利实施,实现社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促进区域旅游合作

目前各种规划中所提出的生态旅游产品缺乏针对性,要么是将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简单堆砌,等同于旅游产品,要么是沿袭传统旅游观念,将低层次的农家乐改头换面重新出炉,生态旅游成为一个时髦的标签。这将会严重制约生态旅游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遭到破坏,而游客也无法真正领略生态旅游的深厚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产品”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概念,偏重于满足健康和生命的需要。国内外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例子,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开展“收回和保护受到违法狩猎威胁和提取的物种”项目,通过珍视自然遗产的态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在环境教育投资,加强国家公园地区的生态旅游。中国国旅推出的名为“蔚蓝行动”的生态旅游系列项目,包括“绿色北欧峡湾巡游自然纯净之旅”宣传低碳出游,广西德天跨国大瀑布自然生态健康之旅,通过植树造林、绿色行动、低碳环保之旅等活动,携手《世界》杂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打造,通过明星参与、公益行程、慈善捐款等形式,倡导生态旅游新概念,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中对秦岭生态功能区明确规定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及适度开发区三类区域,因为秦岭北麓涉及三个行政区,就需要采取区域合作的方式,在保护区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落实,在适度开发区突出秦岭北麓独特的“山水资源、文化遗存”特色,开发与现代观光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科学考察等创意研发产业、康体生命产业等结合的旅游产品,展现生态旅游的长久魅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各个行政区之间应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大区域旅游框架,采取网络、旅游推介等多种营销形式,形成品牌效应、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形成互惠共赢、动态平衡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西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