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心理动力(2)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心理动力(2)

中国精神通过榜样作用不断强化自身行为,确立激励的强化机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心理动力。当下部分社会成员中还存在着偏离中国主流精神的社会行为现象、一些领域道德失范和诚信行为缺失、少数社会成员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以及贪图享受的行为和无所作为的作风等,这些都与中国精神背道而驰。通过中国精神对人们积极行为的引导和强化,去推动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得人们改变不良的社会行为,消除或弱化那些已偏离或被社会所唾弃的行为,自觉地把精力集中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行动上。

通过汇聚心理正能量发挥心理动力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心态。中国精神通过改变不良的社会认知、调节不良的社会情绪、促进良好社会人格的养成,来促使人们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心态正能量。

中国精神通过改变认知激发动力。中国精神有利于汇聚力量,凝聚共识,从心理层次上消除认知上的偏差,调整当下社会成员对社会中的人、事、社会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产生的认知上的偏差和消极负面的评价,促其回归认知理性,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把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

中国精神通过疏导情绪激发动力。中国精神通过疏导社会情绪调节社会成员的心理情感,确立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促进负面消极的社会心态向积极正面的社会心态转化,提升人们的正面心理感受,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情绪正能量。

中国精神通过优化人格系统激发动力。中国精神是人的一种积极心理资本和心理能量,一旦把具有中国精神特质的人格品质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成为自己人格结构中深层和稳定的核心部分,就会使人在心理和行为活动中发挥稳定而持久的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表现出积极心理品质。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弘扬中国精神 促进中国梦实现”的阶段性成果;朱志明系该课题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