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的改革攻坚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积极评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认为,中国相关改革思路方向明确,针对性极强,目前针对政府职能、削减过剩产能、金融市场化改革已经在途,中国升级其经济实力的进程正在发生。
“从一年来的实践看,面对复杂形势和难啃的硬骨头,着眼长远力推改革,凸显中央改革的决心、勇气和智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改革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突出亮点,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风和希望。
这是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的一年——补短板、兜底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一系列民生保障工作和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教育事关国家未来。从异地高考方案首次破冰到电子学籍杜绝高考加分弄虚作假,从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督查到启动“减负万里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回应群众诉求,聚焦热点难点,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人才成长。
医疗关系人民福祉,是实现“中国梦”的健康支撑。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任务已经明确:今年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要分别达到2.65亿人、2.71亿人、8.05亿人;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实际补偿比达到70%左右。
到今年8月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3个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已有7个省在全省推开,覆盖城乡居民2.1亿,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
在基层,药品价格在下降,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在上升。国务院近日进行的基层医改督导显示:基层医疗机构20种常用药进价均明显低于当地零售药店。
让人民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今年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就业形势一度堪忧。党和政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减免小企业税收、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有力措施,激发社会和发展活力、做大增量就业,就业人数不降反升。
今年前9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900万的就业预期目标。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形势,国家提早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促进计划等措施,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组织起来,纳入到就业见习和就业培训中,使其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有更多就业机会。
收入是生活改善之源。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