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政治:政治文明之基础(2)

清廉政治:政治文明之基础(2)

核心提示:晨钟暮鼓常盈耳,激浊扬清正当时。构建清廉政治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增强政治合法性,夯实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只有从源头上长期不懈地抓下去,才能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本色——中国共产党人对清廉一以贯之的追求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将清廉政治作为主要目标,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廉政经验,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本色。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强调:“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1939年,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把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重要修养。194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把“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政策。1989年9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陈云同志有“三不准”:不准家人搭乘他的车;不准家人接触他看的文件;不准家人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1993年8月,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重申要建设廉洁政治。

在制度建设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参议会和政府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共产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不仅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密切联系了群众,起到了良好的相互监督、实现廉政的作用。毛泽东指出:“必须教育担任政权工作的党员,克服他们不愿和不惯同党外人士合作的狭隘性,提倡民主作风,遇事先和党外人士商量,取得多数同意,然后去做。同时,尽量地鼓励党外人士对各种问题提出意见,并倾听他们的意见。”延安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延安整风不仅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而且从客观上使共产党政权更加清正廉洁。因此,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分别接受蒋介石和毛泽东宴请后由衷地发出“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的赞叹。

建国之初,“三反”、“五反”运动是直接针对腐败问题的政治举措,是为“进京赶考”的承诺交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毛泽东亲自领导了1953年的“三反”斗争,他明确指出:“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的重要”。他还深情地说过:“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到“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上治理腐败,并认识到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