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央政府组建后,即以诸多审批权的取消和下放为突破口,使简政放权成为外界看到的本届政府推进改革的一项标志性的大事。作为一个整体,政府权力的边界和管理范围在不断收缩中清晰起来。
10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工商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成立企业的资金准入限制基本取消,为本届政府简政放权又添新注脚。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在未来的简政放权改革中,短期内施行的措施可能包括,继续推进取消与下放审批权,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改革商会、行业、科技、时尚等领域的社会团体管理制度,以及逐步建立各行业的准入制度等。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对记者表示,建立各行业的准入制度是一项最为彻底的改革。因为有了公开和量化的标准后,谁能进就按标准来,这样一来,“政府部门的寻租空间将大大缩小”。
他说,由于这项举措将对部分政府部门的权力削弱的程度很大,因此能在多大程度上切实推行,他还不敢做出过于乐观的结论。
放权的大趋势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所有领域的职权都将削弱,某些方面的政府缺位问题必将得到重视。比如,记者从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处了解到,未来政府将在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与基础性制度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并加强依法行政建设。
其中,加强宏观管理主要落在国家发改委身上,国家发改委的职能将从重审批转向宏观经济趋势、政策的研判和全局性事项的规划上。
基础性制度建设则可能包括加强政府机构职能配置与运行的法制化,促进政务诚信制度建设,以及推行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
在政府权力内部的纵向关系上,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职权将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配置,且不限于单向流动。一部分权力将从中央下放到地方,正在进行中的审批权下放管理层级,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转移支付,便是向地方放权。
另有职权将从地方划归中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下一步将首先按照央地各自公共服务职能的定位,划分清楚事权,然后按照事权定财力。
据记者了解,目前对划归中央事权中具有较多共识的,包括养老保险统筹、食品药品监管等,另有一些观点则指向了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国土规划等。有的研究报告,把司法体系等领域也列入其中。
是否有能力执行事权,则是下一步的问题。
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表示,不同地区财力水平不均衡,要使各地都有财力履行职权,需要有转移支付的保证。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教授文国学对记者表示,政府机构的设置也要和事权匹配。未来能否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公共服务与产品的需求配置机构与公务人员,是事权调整能否到位的重要因素。
政府职权的横向配置方面,一直存在同类职权分割在多个部门的问题,甚至“九龙治水”,相互掣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