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何打响“历史保卫战”(2)

俄罗斯为何打响“历史保卫战”(2)

应对外部思想侵袭,维系统一的文化空间 

苏共败亡和苏联解体之后,一些独联体国家为了巩固“独立”地位,纷纷寻找本民族的“文化根源”,独自编写自己的历史教材。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这些国家在历史领域开始了“去苏联化、去苏共化”的进程,凸显“政治独立”和“西化”立场。一些东欧国家和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政治势力有意诋毁苏联和苏军在二战期间的历史作用,甚至把苏联红军与纳粹占领相提并论。波罗的海三国认定二战后是“被苏联占领”而非从纳粹铁蹄下“解放”。 

2003年以来,在积极支持和策划俄罗斯邻国的“颜色革命”的同时,西方舆论界掀起了一股批判俄罗斯的浪潮。2007年欧洲议会通过所谓“批判共产主义的决议”。与此同时,美国在华盛顿设立所谓“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碑”,支持格鲁吉亚设立苏联恐怖博物馆。欧美大国力挺东欧和波罗的海一些国家在历史问题上对俄罗斯进行挑衅。2007年夏天,英国《泰晤士报》称“这是普京在宣传自己的历史观”。而美国《华尔街日报》则指责普京“妄图改写历史”。 

面对苏联周边国家在历史和文化领域的“反俄”、“去苏化”行为,俄罗斯社会各界痛心疾首。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如今俄罗斯所面临的外交和文化困境,实际上是苏联解体的“后遗症”。正是苏联社会对自己“挖根”、“掘墓”,割裂苏联历史,否定苏共领袖人物,才导致今天的“自欺欺人”和别人的“忘恩负义”。 

普京推出强化历史教育的举措 

如今一些俄罗斯有识之士终于切身感受到了20年来在历史领域的惨痛教训:一些人瞄准斯大林,打中的是苏联共产党;本意批判或打击苏共,倒下的却是连同苏共在内的整个国家——苏联。一些曾经将矛头指向本国历史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如今感叹悔之晚矣。正像普京当局认定的那样,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掌权的15年间是“失败的、混乱的”15年。在这期间,俄罗斯历史已经被肢解、碎片化,俄罗斯民族被丑化,苏联军人在二战的功绩被贬低,苏联历史形象被丑化和妖魔化,俄罗斯失去了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隐藏着进一步分裂和对抗的危险。 

世纪之交,普京掌管了俄罗斯。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极力“抹黑”和“割裂”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普京号召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学习和珍视自己的历史包括苏联时期的历史。 

2000年3月,在《头号人物·访谈录》一书中,普京自豪地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苏联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典型。”普京刚刚就任总统,就几次表达对历史教材和历史教育的不满,号召“认真思考俄罗斯历史”。在2000年12月有关国家标志问题的一个讲话中,普京总统建议国家杜马用苏联国歌作为俄罗斯的国歌,并用红旗作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军旗。 

10多年来,普京当局汲取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教训,决定从历史教育和教材编写入手,整顿历史领域的乱象: 

2001年底,普京在视察一所大学时表示,他对过去10年间(暗指叶利钦时期)的“破坏”深感痛心。2001年俄罗斯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重新评估历史教材。随后,俄罗斯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俄罗斯联邦2001—2005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俄罗斯联邦2006—2010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