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日,俄罗斯隆重举行庆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70周年活动,普京在讲话中坚决反对歪曲二战历史事件,反对出于政治目的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不允许抹杀那些使世界获得解放的人所建立的功勋。而在前一天,伏尔加格勒市决定每年6个二战纪念日期间将城市重新更名为“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
2013年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召开民族关系委员会扩大会议,部署落实《2025年前国家民族政策构想》的具体措施。普京要求“新的历史教科书要用俄语编写,要语言精美,内容不能自相矛盾,力戒含糊不清甚至南辕北辙”。会上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长德·利瓦诺夫表示:“俄罗斯全国范围内有各类学科的教科书1000多种,其中历史教材不下几十种。我们不需要这么多不同的教科书。”
谁有权解释历史,谁就有权阐述现在。谁掌握青年,谁就掌握未来。专家注意到,近年来以普京为首的俄政界高层参与和关心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材问题不是偶然的。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俄罗斯社会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流毒影响甚深,至今一些西化、自由化政治势力在西方支持下仍极力抵制俄官方修史的努力,反对普京在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没能成为俄罗斯民族前进的动力,反而变成了撕裂社会团结的漩涡,变成了沉重的包袱,阻碍着俄罗斯复兴的进步。
应当指出,由于20多年来的政治动荡和思想混乱,当今俄罗斯社会思想政治分歧严重。受近年来西化和商业化侵袭,俄罗斯学术界、教育界弥漫着浓烈的“失败的情绪”,精神涣散,缺乏自信。另一方面,10年来,严肃史学被边缘化,伪科学和碎片化的“庸俗史学”盛行,社会中不乏各式的“戏说历史”、“歪曲历史”现象。另外,俄罗斯内部也有一些人批评普京是在用苏联时期“行政命令式手段”,根本不能有效的教育或感化在信息时代网络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事关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上,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为代表的俄罗斯高层还有不少摇摆不定、模糊不清和自相矛盾之处。
普京的寻根努力以及回归“沙俄历史”倾向也引起境内外的警惕,担心普京的爱国主义和保守主义会不会演变成咄咄逼人的“沙文主义”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可见,今后俄罗斯社会历史思想领域的探索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俄罗斯何时能够走出“历史的迷茫”和“思想的陷阱”,我们将继续观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