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何实现透明预算
要保障公众参与权、监督权
公报提出,要实现透明预算,改进预算管理制度。而此前从各部委、省份公布的情况看,公开的内容往往比较泛,看得到花了多少钱,看不见钱花在了哪里。
对此施正文表示,现代财政制度要求必须有透明预算,这是核心。而透明预算必须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要确保人大审批和监督更加细致。透明预算,要让公众能看到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看到每项支出的明细和合理程度。而至于如何落实,则需要系列政策配套。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表示,当前预算管理领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完整性、透明度离社会期望差距较大,预算立法、执法严肃性不足。他认为,改革的方向是以法治为导向,建立“科学规范、完整透明”的预算管理体制,即预算权力的配置、制度设计应科学,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过程应依法规范;预算报告应包含所有的政府收支信息,并按照便于分析、审批的要求编制好,完整、透明地展示政府的财务信息。
6如何完善财税立法
财政法、预算法等会加快推进
公报明确要完善财税立法,对此刘剑文分析,一方面表明现代财政制度里面法制、立法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我国在财税制度方面立法的滞后,立法方面还有很多缺憾,需要完善。
对于完善立法,刘剑文建议参考一些国际通行做法,完善一些主体税种和重点税种的相关制度。比如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因为分别涉及国地税第一大税种,受影响企业众多,税收额巨大,应该进一步扩大覆盖行业,并通过立法的方式在国内全面推行,进一步为企业减负,使我国主体税种进一步合理化。
施正文则表示,财税制度应该有一些基本规矩和基本内容。比如说完善立法,财政花钱也好,收钱也好,必须在法律的规定之下,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由法律说了算,这是一个前提。他预计会进一步加快财政法、税收征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案出台。
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