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晚上10点半,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省委大院内四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陆续有人从外面赶回办公室。
这天,从湖南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直工委等部门抽调的33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暗访组,分5个小组对省直单位转作风见实效情况进行暗访。
公车私用和违规驾驶公车是当天暗访的重点之一。然而,识别公车的过程却远比预料的困难。这次暗访后,省纪委决定赴岳阳、永州“看一看”。选择何种方案进行改革,成为湖南公车改革的一道选择题。
暗访难 找公车如大海捞针
9月18日清晨,5辆商务轿车从韶山北路1号大院驶出,分头开往5个方向。在第一组的车上,担任副组长的一位省纪委干部先一一介绍了组员的身份,接着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密封的牛皮纸信封,拆开,抽出叠好的A4打印纸,上面写着当天暗访的时间和地点。
这次暗访的主要目的是“有力有序有效督查转作风见实效情况”。4月下旬开始的湖南“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已历时半年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带头,省委常委们下到基层,走家串户,搜集老百姓关心的重要问题,并最终分类整理出了10条整改意见。“严格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被列为首位。在瞄准10条整改意见的基础上,这次暗访将“公车私用和违规驾驶公车”问题列为重点。
9月18日的暗访从早上7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半。五路人马从长沙城区跑到城郊,再深入长沙为人熟知的几个“公务员小区”,停在路边的公车成为暗访的重要目标。在暗访过程中,组员们只要看到有“疑似公车”出现,就用手机拍下来,然后再通过公安系统进行查询。一天下来,暗访组成员们一路拍一路查,“收获”却不大。参加暗访的一位电视台记者说:“很多车看起来像公车,结果根本不是。”
“我觉得公车贴标这个事情,不搞不行了。”9月18日晚上,省委大院四办一楼的灯全亮着,暗访组的成员们陆续归队。一天的暗访下来,参与暗访的另一位省纪委官员在踏入办公室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他感慨道:“现在根本分不出公车私车,完全只能凭经验。”
这里所说的“凭经验”,指的是根据所谓的“特权号段”来识别公车。过去,公车都有专门的号段,比如大家熟知的“湘0”牌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号牌也有其特殊意义,“湘A·SR”一般是省直机关的公车,“湘A·S7”则是长沙市的公车……但是,这种“凭号识车”的方法现在却不怎么好用了。以全省公安机关放出的3824台湘0专段号牌为代表,加上多年来对公务用车的全面清查,长期以来形成的“民牌”、“公牌”格局逐渐被打破。“有的甚至故意上民牌,这样的话根本查不出来。”
为此,从2011年开始,湖南就已经启动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据当时媒体的报道,湖南一共派出2100多人,从编制审批、经费审批、注册上牌等方面,对全省所有的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审查。省纪委、省监察厅今年9月呈送给中纪委的一份材料显示,湖南共清理处置违规公务用车5000余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