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行走在秦东大地——陕西省渭南市,扑面而来的改革热潮和创业激情,让人如沐春风。
而今,在这块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美誉的热土上,一场被誉为“既解放思想,又解放手脚”的简政放权攻坚战,正在火热上演。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影响之深、效果之好,在陕西省尚属首例。
“简政放权对市县政府来说,既是一次重大的体制创新,也是一场革命。只有加快简政放权,才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为渭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松绑’,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的话掷地有声。
据悉,自2012年7月正式启动简政放权以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先后分两批次下放经济管理权限646项,下放和取消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42项,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49项,对全市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简政放权突破历史的樊笼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林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推诿扯皮,人民群众颇有怨言,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渭南市专家型市长奚正平对“机关病”有着深刻的认识。
按照陕西省关于“赋予渭南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部署要求,2012年7月以来,渭南市以政府职能转型为突破口,以“变全能政府为效能政府”为目标,全面打响了简政放权的攻坚战。
渭南市的简政放权改革主要从向下放权和向外放权两个方面发力。
“向下放权”,即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摸清、甄别行政职能事项内涵的基础上,把原来集中在市政府的审批、许可、强制、处罚等权力下放给所辖县、市、区,方便基层群众,提升办事效能。
“向外放权”,即把政府部分服务职能向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放权转移。
徐新荣表示,简政放权,不仅是管理权限的调整和划分,更重要的是职能的转变和转换、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效能的全面提升、成本的大幅降低。
“简政放权减掉的是审批环节和发展的枷锁,放弃的是‘官本位’意识和不良作风,强调的是服务和监管,释放的是活力和动力,集聚的是民心和民意,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徐新荣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