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有关“考古男误入IT行”的思考

【案例】有关“考古男误入IT行”的思考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IT男写文言文辞职 自叹入错行控诉不如意

以前,他听从父亲的话,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在大学里自暴自弃,连学位证都没拿到。而现在,他要勇敢做自己,拒绝父亲安排的好工作,他一个人在重庆打拼。这是一个儿子在听从父亲安排好他的命运之后,追求自我、重新选择的故事。主人公小杨,用一封文言文辞职信,揭开了故事的序幕。

入错了行写文言文辞职 IT男控诉不如意

一般人在写辞职信时,往往不会太重视,照着网上的模版简单写几句就了事,可25岁的小杨则不一样,近日,他在辞职时交上一封文采飞扬的文言文辞职信,并将信中的文字原封不动上传到重庆某论坛,引来网友的赞赏。令人意外的是,小杨并不是名牌院校的高材生,也不是就读于饱受文学熏陶的文科专业,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理科男。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吾昔之同窗好友,莫不事业小成,甚者衣锦还乡。”在小杨的文言文辞职信中,一共有612字,虽借用很多文学典故,但文辞精炼,逻辑清楚。在这封信中,引用了不少诸如冯唐、李广、贾谊等历史名人典故,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11月13日,小杨告诉记者,这封信是前几日写的,当时自己在渝北一家软件公司做技术员,因为嫌工作枯燥,现已辞职,目前在某男科医院做后勤工作。写辞职信时,他心有惆怅,同龄的朋友大多有了很好的归宿,可自己每月还在拿着3000元的工资。“既然不能改变现状,那就只能用文言文抒发感情了。”

“吾之兄长及父辈闻弟之难境,甚为不满……”在小杨的文言文辞职信中,除了讲述自己入错行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外,还有一句游离于辞职之外的表述,那就是提到了自己的父亲,同时还表达了父亲对他现在工作的不满意。

原来,他从高中开始便热衷于看文学和哲学的书籍,也开始试着写作,但却在父亲的“逼迫”下被迫选择了理科。他一直认为,是父亲替他做的选择,造成他入错了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