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辞职信原文
方总吾兄,弟不觉已入司三年有余,往昔吾少年意气,顽劣不拘,方兄之宽慰告诫犹在耳畔,吾铭感于内,或不敢忘。
人言成大器者,莫不有坚韧不拔之志。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吾常铭左右,焉知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五月之时,吾父因疾险瘫于床。时下弟心胆俱碎,恐父遭遇不测,幸之终无碍。此事长警弟心。男子于世,为人子,为妻夫,为人父。终需束缚思责,世事浮华,终以财帛定论。吾昔之同窗好友,莫不事业小成,甚者衣锦还乡。然弟思己过,自立多年,却未尝尽孝道于父前,不求常伴于左右,亦不求钱帛几何,而常因拮据索钱财于父,而今债于友朋万金,吾心羞愧不能。吾曾一日三省,发愤而图强,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之兄长及于父辈闻弟之难境,甚为不满,欲吾从兄长之业,吾之友朋闻悉亦颇有微词。然吾亦不舍司之基业,仍欲静候时机,一展拳手。众人非我,孰论对错。然岁月变迁,三人亦成虎乎。吾时下四下茫然不知何从,亦不知何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弟心有戚戚不能言尔。
兄长待我恩重,弟无颜以对,唯修书一封以表吾心。
专家:强扭的瓜不甜 父母应尊重子女的选择
“强扭的瓜不甜。”对此,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小杨的困扰,其实是当初选择专业时的文理科之争。父亲在替孩子选择专业时,太过武断,片面的认为文科生就业就一定不好,替孩子做出选择,从而造成了孩子的叛逆。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将专业学好,也会有一番建树。
熊丙奇还说,现在很多家长都习惯替孩子规划学业和未来,很多孩子也处于被规划、被管理的状态。虽然替孩子着想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将孩子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就容易让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在子女成长的每个重要阶段,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以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为前提,父母与子女共同协商、交流后,再做出人生的选择。
IT男用文言文辞职 别生活在父亲的阴影里
小杨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很典型,我们中国的许多爸爸对孩子最爱做的就是两件事,一件事,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想让孩子替自己实现,这是传统的所谓接班思想;另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孩子身上,报道中小杨的爸爸就是如此,自己感觉上文科吃了亏,就认为儿子也会吃亏,所以就不让孩子报文科。这是我们中国爸爸最愚蠢的两件事,也是最阻碍孩子健康成长,耽误孩子前途的事。
假如,报道中小杨的父亲能够按照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提供帮助,那么,小杨肯定不是今天的暗淡的小杨,而是活跃在文科领域的精彩小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