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有句这样的话,抱着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喜欢;抱着10公斤重的石头,你坚持不了多久。当一个人不喜欢做某件事,就算他才华横溢,也无法发挥;当一个人喜欢上了某件事,他发挥出来的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小杨的故事正是这段话的写照,他用冲破樊笼的举动,大胆捍卫着自己的梦想。
在中国,很多家长都习惯替孩子规划学业和未来,很多孩子也处于被规划、被管理的状态。小杨的故事恰是一个典型。虽然替孩子着想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将孩子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就容易让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在子女成长的每个重要阶段,最好的教育方式便应是以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为前提,父母与子女共同协商、交流后,再做出人生的选择。
再则,本案例不仅仅是一场专业和兴趣的拉锯战,也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梦想的攻守战,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它更是反映了阶层固化与社会活力层面的问题。
小杨的父亲命令他选择土木工程或是涉及理工科专业,给出的理由是:在这些领域有熟人朋友,毕业后可以顺利谋得一份好工作。在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生态中,除去校园宣讲会、人才市场招聘和网上招聘等渠道外,走背景关系已成为心照不宣的“灰色入口”,并且越来越呈现“子承父业”的趋势。
中国社科院曾发布一份名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父辈具有社会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小杨的父亲能够轻松给他介绍一份好工作,显然也是希望动用各种资源,将他留在自己这个层面的圈子里。如果将其放大来看的话,无数个这样的“拼爹举动”无疑给阶层固化埋下了伏笔。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阶层固化是指社会纵向流动的通道日渐狭窄,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受阻。在当前社会大背景下,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已经呈现出同代交流性减弱,代际遗传性加强的趋势。与其说小杨的父亲是想把自己未竟的梦想托付给他,不如说是想把自己所在阶层的既得利益完好地传递给他。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萝卜招聘”肆无忌惮,有的还直接给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官员子女加分,官二代可以超越程序进行“火箭提拔”。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利益的代际传递愈加加重了阶层固化,已严重影响了社会不公。
近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无疑释放了一个令人充满期待的信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