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对策(3)

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对策(3)

三、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对策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提出“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命题,从“体系”到“能力”,揭示了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了国家对粮食安全保障的认识不断深化。必须从国民经济全局和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实施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的战略。

(一)调整现有工业化、城镇化资源与空间布局战略,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以更广阔的视野思考粮食安全问题,而不是“就粮食论粮食”。长期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农业付出巨大代价。所以应处理好新型工业化战略和城镇化战略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之间的关系。目前,实施的“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和“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从总体发展思路上仍未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城市群扩张的占地大多为良田沃土。此外,在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本导向。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创新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投入为基础、相关经济社会组织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挥财政稳定器的作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灌区、中低产田改造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

(三)进一步提高粮食流通能力,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在既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通过提高粮食流通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区域间和主要粮食品种间的供求动态平衡程度。根据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错位分布健全现代粮食物流布局。区别粮食安全储备和市场调节储备,以合理成本确定粮食储备规模和库存结构,科学调整产销区国家粮食储备布局。随着中央财政实力的增强,应逐步完善中央一级的粮食储备,优化宏观调控,减少地方储备,避免地方政府逆向调节。根据粮食生产和市场价格的规律,按照不同的粮食品种来调整储备粮的轮换期。通过中央储备粮吞吐轮换,建立安全储粮、储备轮换与调节市场的衔接机制。

(四)提升粮油加工能力,全面提高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利用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推进适度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现代粮油加工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鼓励和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粮油加工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做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确保口粮、饲料用粮供给安全。加强品牌建设,开发系列化、多元化、营养健康粮油食品,提高优、新、特产品的比重。完善粮油加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粮油食品质量安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全面提高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