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对策(4)

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对策(4)

(五)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科技支撑体系 

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面向农业需求,突破关键技术,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以种业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良种选育、扩繁和供种体系;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充实农业科技队伍,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发挥农民技术人员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六)建立健全农业抗灾减灾体系

坚持和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将粮食风险基金继续向主产区倾斜,增加中央投入力度,逐步取消地方政府的配套规模,充分发挥粮食风险基金政策的效应。加快建立健全大宗粮食作物风险规避、损失补偿和灾后农田恢复能力建设的应急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防灾预警系统,加强防洪防涝抗旱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七)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主产区与主销区的产销协作和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全国粮食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对粮食生产、消费、库存、进出口、价格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放开粮食期货市场,鼓励各经济主体参与,提高期货市场的流动性。采取强制性措施提高主销区的粮食安全意识和责任,彻底改变“产粮越多越穷,产粮越少越富”的不合理现象,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联结与合作机制,促使主销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形成互利共享、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利益结构。完善和强化对种粮农民的各项支持政策,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落实农资动态补贴调整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八)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粮食进口的多元战略支撑点和后备梯队

选择性地利用全球农业资源,提高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建立健全基于国际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既要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关系,又要避免受制于人。在坚持国内自给为主、国际调剂为辅的前提下,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在与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农产品出口大国继续保持良好贸易关系的同时,建立南美洲、非洲及部分周边邻国等多个后备梯队。通过与友好国家合作开发农业,挖掘生产潜力,不仅能够促进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我国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可以抓住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的时机,采用多种形式增加海外农业投资,加快启动一批农业对外合作项目。

(九)尽快出台《粮食法》,做到依法治粮

近几年,国家虽然颁布了粮食流通、储备粮管理等条例,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由于粮食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例和政策的法律效力有限,落实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大国。几十年来,一直靠行政手段对粮食进行管理,显然不是长久之计。纵观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大多有一部比较完整的粮食管理方面的法律。《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已在2012年初公布,纳入了立法议程,应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尽快公布实施,真正实现以法治粮。

参考文献:

[1]谢莲碧.简述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研究[J].天府新论,2012(6):47-51.

[2]梅方权.21世纪前期中国粮食发展分析[J].中国软科学,1995(11):98-101.

[3]龙方,等.农民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85-88.

[4]刘慧.做好粮食储存刻不容缓[N].经济日报,2012-01-05.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