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直接关乎改革成败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戴焰军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建设,所以,把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围绕执政能力建设来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是这些年来党的建设一个整体思路。面临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这样一项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建设要求上继续了这一思路。但总结这些年来党的建设经验,在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和把握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制度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明确强调:“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首先,突出强调制度改革,这对于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非常重要。这些年来,党的建设环境、任务、方式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社会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带来党员组织成分变化、党面临的任务变化要求党的组织功能顺应这种变化、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变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党的思想建设适应这种变化、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引起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变化等。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深化制度改革来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具有根本意义。
其次,突出强调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于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尤其重要。因为党的建设制度和我们平常所讲的党内制度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我们平常讲的党内制度,主要指各种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关系及行为进行规范的党内法规制度,包括如党员的权利义务、党员的行为规范、党组织的功能、地位、作用、党的组织之间以及党员和组织之间各种关系处理的原则、党内各种活动的基本要求、党内监督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它的适用范围在党内。而党的建设制度除了这些方面以外,还应该包括关于如何推进党的工作的各种制度,如关于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及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党的组织和国家权力机构及其他组织的关系、党的建设的组织、领导、活动方式等等方面的要求。它的一些内容会涉及党外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决定》所强调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相关法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创造外部环境。这体现的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