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借书迎检不可取(2)

【案例】借书迎检不可取(2)

校行政办公室主任:

一个原因是迎相关部门检查

15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采访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行政办公室主任缪老师。她说,目前,学校有93个班级,学生5400余人。因为目前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数量少,不能供学生们阅读之需。因此,此次借书,既是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又是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同时还培养娃娃读书习惯和分享意识。按照学校倡议,每人10至15本,内容健康的书籍均可。这次借来的书将于放假前归还。

缪老师表示,此次借书还有一个原因,学校即将迎接省相关部门对该校的检查。按照要求,学校的图书量必须达到人均20本,但该校实际只有图书7万册左右,数量不够,因此“肯定还是要跟娃娃们借(书)。”“学校以前也向学生们借过书,只不过没有特别的要求。”

“借书迎检”让书香沾染功利味

倘若学校向学生借书,是为了让学生相互间实现图书共享,助推学生的阅读习惯,这应该给予鼓励。然而学校借书的真正目的却是为了迎检,这种借书的目的就值得诟病了。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诚实守信、文明处世、道德高尚、志存高远等。显然,借书迎检,属于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如果用这种虚假的方式来教育、影响学生,恐怕背离了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

其实,学校图书馆库存图书的多少,并非打造“书香校园”的唯一标准。学校图书多,不等于学校“书香”风气浓;反之,学校图书少,也不能说明该校学生读书不努力。何况,学校图书的多少,取决于学校乃至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地方政府的这种教育投入与学校自身的“书香”风气不能划等号。

学校图书馆库存书籍数量不够,便向学生借书充数。这种借书的背后,是学校功利思想作崇,装点的是自己的脸面,追求的是自身的利益,获得的也只能是一个虚假的好评,其危害性不亚于“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一是影响检查的公正性;二是庇护了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对学校公共设施投入不足问题;三是容易败坏学校风气,进而影响学生的心智和品德。

当然,在此也得向相关检查部门提个醒,别拿图书数量作为衡量学校是否是“书香校园”的唯一标准。“书香”应从学生爱读书、好读书、勤读书的良好习惯中体现,而非看存了几本书。

书不够学生凑的校园哪来“书香”?  

“书香校园”,听起来富有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但如果打造书香校园是像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那样,向全校5400多名学生每人借书10-15本,而且非童话名著类不要,让学生抓耳家长挠腮,恐怕就谈不上“书香”二字了。 

10-15本图书,并不是个小数目,学校要求还不低,“只要童话名著之类的”,不知道要逼着多少家长去买新书凑数。现在一本图书动辄就要数十元,15本就是好几百元,学校美其名曰借书打造“书香校园”,却是变相的在增加学生家庭的负担。 

虽说学校称借书采取“自愿原则”,但正像家长担心的,不借怕“影响孩子的情绪”,更怕“影响老师对孩子的看法”日后会给小鞋穿,即使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也得把书一本不少的借给学校。 

面对家长的质疑,学校的解释是:学校藏书量大且种类齐全,但不方便学生日常阅读。明白了,学生日常阅读的图书是要放在班级的图书角的,这里的书籍学生可以随时拿来翻阅,当然也存在难管理、易破损丢失的情况,学校可不愿拿自己的藏书来冒这个险。借学生的书放在图书角,不用花学校一份钱,破了丢了自有学生承担,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