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建议(9)

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建议(9)

2. 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影响重大。要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发达区域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盘活存量,开发集体可用的资源,引导村集体不动产经营方式升级,规范村集体资本运作,提升资金运营效率。加大支持工业化滞后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力度,为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拓展空间。应当允许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等资源使用权置换方式,在中心城镇和经济开发区异地置业,开发房地产租赁市场,发展村级物业经济。

3. 重建基层农经管理队伍,创新“三资”管理制度。建议推广新疆、湖北、山西等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经验,把重建基层农经管理队伍,创新“三资”管理制度提上议事日程。“村财乡管”的体制机制因为剥夺了村民自治权利而受到质疑,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4. 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拓展农业社会化和社区公共服务获取集体收益。村级组织的基层治理职能和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是县乡( 镇) 政府职能在农村的延伸,村级组织履行政府延伸职能的报酬理应由公共财政支出。补助收入是政府必须支付给村级组织的劳动或“经营”报酬,因此也是村集体的经营方式之一,政府支付应该制度化、规范化。

5. 政府应该加强对干旱地区、沙漠化地区、民族自治区、陆路边境地区贫困村的发展干预。要瞄准对象,公平配置公共财政、帮扶部门及社会扶贫资源; 要把干预式发展与挖掘自主式发展的潜能结合起来,“支持那些愿意发展的村庄优先发展”,激发农民参与集体行动的热情,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竞争局面。

( 五) 启动农民创业创新计划,加快村域新经济体发展

建议国家启动农民创业、创新计划,将其当作为农村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出台农民创业、创新相关支持政策,比如农民创业启动资金的金融支持,农民创业建设用地的土地支持,农民创办企业税收减免的政策支持等相关支持政策。动员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为农民创业、创新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历史上,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带有鲜明时代标志的模范村、样板村、著名经济强村( “明星村”) ,这些村落的创业农民或农民劳模,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创造了震撼时代的业绩。时过境迁,这些著名创业农民或农民劳模被新一代遗忘了,他们不再“感动中国”。建议采取适当方式,研究中国名村变迁以及老一辈创业农民带领农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历史经验,宣传创业农民和农民劳模的伟大贡献,重塑劳动光荣和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人民的风尚。

注释:

①调查村数据偏高。按农业部经管司( 总站) 农经统计( 《全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资料( 2010 年) 》,内部资料) ,2010年,全国村集体平均每村总收入51. 4 万元,总支出35. 7 万元,可分配收益 19. 1 万元( 加上年结转收益) 。

②本次问卷数据比课题组以往调查和农业部经管司( 总站)统计数据偏高,这是因为各地选择样本都偏重于经济强村的缘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