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35年:建起世界最大社保体系

改革35年:建起世界最大社保体系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35年,一系列喜人的变化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衣食住行全面改善……亿万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跨越。

改革开放35年,一系列喜人的变化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衣食住行全面改善……亿万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跨越。

恩格尔系数与发达国家进一步接近

10月底,辽宁退休职工刘明和老伴参加“夕阳红”旅行团,头一次走出国门去看外面的世界。“换30多年前,能去北京看天安门就让多少人羡慕了,哪想到现在出国玩!”

身边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5年。”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

百姓的“钱包”鼓起来。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长71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增长5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5%。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显著增加。2012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9.96万亿元,比1978年末增长1896倍。

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升级,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精彩。35年前,人们的穿着色调单一;今天,色彩斑斓、时尚个性的服装成为主流。35年前,许多人要到过节才能吃上一顿有荤有素的“大餐”;今天,百姓餐桌前所未有的丰富,吃营养、吃健康成为新追求。35年前,自行车作为“三大件”之一,是重要的家庭财产;今天,汽车已走进家庭,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汽车达21.5辆。

恩格尔系数更能说明问题。2012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2%,比1978年下降2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3%,下降28.4个百分点。这组数据虽然与发达国家30%以下的水平仍有距离,但已进一步接近,意味着城乡居民生活告别温饱不足,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迈向全面小康。

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未降反增,前9个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实现全年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最大的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制定实施了就业优先的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显著改善了我国的就业格局。

1978—2012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6704万人,年均增加10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基本稳定。就业结构日趋优化——2011年,三类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为34.8∶29.5∶35.7,第三产业首次跃升至第一,成为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全国农民工数量达2.6亿人。

就业,是老百姓生存发展的现实“饭碗”,社会保障,则是解除老百姓后顾之忧的长远保证。

“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农民兄弟曾用这样的顺口溜来形容“看病难,看病贵”。2003年,我国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截至目前,新农合参合率已达98.3%。

35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从低层次到制度建立完善再到全面推进的演变过程。到2012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426.8万人,比1989年末增加24716.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8369.5万人,“老有所养”正走向全覆盖;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总人数超过13亿,实现“全民医保”。

“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深有感触。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