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

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

文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在经济社会系统的诸要素中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会导致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社会不够发达的时候,文化也有可能异常繁荣。古希腊罗马在生产力远远落后于今天的情况下,却创造了后世欧洲文化难以企及的高峰。而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又很可能与其大不相称。毋庸讳言,当下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中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其根本原因在于,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旧有的文化体系往往会在其惯性的轨道上继续向前滑行,这个时候如果不对文化进行变革,文化就会束缚经济社会的发展。20世纪初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大胆扬弃中华文化中的糟粕,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注入了现代特质和活力,使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境遇中获得了迎接时代挑战的新方向和新动力。此后,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今天,我们也必须对民族文化进行全面检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革故鼎新,我们的文化才能够大发展大繁荣,与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匹配。

文化发展是中国系统发展的重要一环。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就是既要搞好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也要搞好文化建设,系统全面地推动中国整体地向前发展,而不是片面地发展某一个方面。我们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系统的发展和整体的发展,民族复兴的质量就不高;只有文化得到了充分发展,整体实力上去了,民族复兴才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坚韧性。从系统的理论来看,在组成国家系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诸要素中,只有每一个要素都很强健,而且系统整体的结构得到了优化,这个系统才可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强大的功能,也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否则,这个系统就很容易因为个别要素的非强健性而导致崩溃。文化作为国家系统中的协调性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决定了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建立一种什么联系、形成什么结构、具备什么功能。中国在明末就有了商品经济的萌芽,但是由于系统的文化因素并不支持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商品经济经历了300多年始终未能发展起来。因此,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是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系统的全面复兴。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夯实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

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中国人崇奉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面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可以说,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华文化脉动几千年的核心力量。正因如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就必须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是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习近平同志所讲的,要形成“向上的力量”和“向善的力量”。事实上,无论“向上”还是“向善”,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向上,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德精神;向善,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道德境界。可以说,复兴这一伟大的传统和道德范式需要全体人民付出艰苦的努力,只有整个民族积极向上、惟善惟是、从善如流,才能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一旦形成了这种力量,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就会如铁在合场,被这种力量所吸所引,形成强大的磁力,吸引更多的人向上、向善。这是很值得我们的民族去追求的一个崇高的集体道德境界。这种境界在中华大地的涌现,便成为中华文化繁荣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一种象征和标志。如果中华民族能够一代接一代地把这种追求美好崇高道德境界的文化一直传承下去,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