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0月份,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995件,同比增加72.14%。“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各级纪检机关都行动起来,挥起了‘苍蝇拍’。”自治区纪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在严惩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杨汉中、中国贸促会内蒙古分会副会长莘文印、巴彦淖尔市副市长李石贵等“老虎”的同时,内蒙古也不忘狠打“苍蝇”,着重提高基层纪检机关立案办案效率,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怪现象
个别旗县纪委多年“零立案”,自治区纪委书记每月批示信访件却过百
在2009年的调研中,自治区纪委发现一个怪现象:一方面一些盟市立案率极低,甚至个别旗县多年零立案;一方面腐败问题上访率偏高。据不完全统计,5年多来,仅自治区纪委书记张力一人,批示的信访件就近9000件,平均每个月近150件。
2012年,内蒙古出现了阿巴嘎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三个“零立案”旗县。为推进基层纪委整改、破解“零立案”难题,自治区纪委、监察厅专门成立了督导组。
“一是对查办案件工作缺乏正确认识。二是人员配备不齐,办案力量不足。三是该旗人口少,案件线索相对较少……”在额济纳旗今年3月的座谈会上,督导组工作人员条分缕析,把脉“零立案”现象。
通过整改,该旗今年上半年已对一起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子进行了立案调查。
“执纪办案是纪检监察机关基本职能、第一职能、核心职能和反腐倡廉工作中心环节。”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明确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关注重点领域和民生领域的腐败问题,关注党政“一把手”和村“两委”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关注“小官大贪”和集体腐败问题,关注违纪违法案件与不良风气交织的问题。
为确保高质、高效地打“苍蝇”,自治区纪委、监察厅加大了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的督导、支持力度。比如专门督察盟市纪委书记主持研究查办案件工作情况,以此督促其真正重视查办案件工作。
盯基层
去年查处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近700件,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反腐成效
2011年7月23日下午3时,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拉格瓦乡党委几名干部来到新发村召开全村党员会议,宣布撤销龙宪军村党支部书记职务。虽然时隔两年,村民程凤玉老人对这一幕仍记忆犹新,“旗纪委工作效率很高,我们反映的问题一个来月就得到了彻底解决。”
2011年6月5日,程凤玉等人向旗纪委反映时任新发村党支部书记龙宪军扣留低保补助款,贪污良种补贴款和危房改造款等问题。旗纪委按程序将此信访件下转巴拉格瓦乡纪委调查处理。
但在调查初期,乡纪委办案进度缓慢,旗纪委及时派出督办组协助,最终查实龙宪军存在扣留低保补助款等违规违纪操作问题。59位村民领到了低保补助款。
相对于杨汉中这样的“老虎”,群众身边的腐败分子多为“苍蝇”。“苍蝇”个头虽小,但危害不小。张力认为,“勤打‘苍蝇’,既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也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同时,多数‘老虎’也是由‘苍蝇’一步步演变而来,及时打了‘苍蝇’,也就消灭了将来可能出现的‘老虎’”。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群众身边违纪违法案件力度明显加大。2011年,自治区纪委本级批办涉及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并要求结果的案件数量,是上年的7.5倍;2012年,全区查处农村牧区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7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96人。自2008年开始,自治区各盟市对23项惠农惠牧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共查处各类违反惠农惠牧政策的案件554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