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优势引领中国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

三大优势引领中国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近刊出的主题为“机遇与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中国角色”的“特别策划”,是在新一轮全球技术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发生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难得机遇的时代大背景下推出的一组重头文章,读后让人颇受启发。在这里,笔者也想略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与前几次产业变革不同,我认为,这次我国具有实现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更好的基础和优势。首先,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化产业体系为我国把握新一轮全球技术和产业变革提供了基础条件。2012年我国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制造业占全球比重提升到19.8%,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20余种工业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我国的制造业不但大而且在不断变强,在很多领域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已达到9.2万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对制造业的贡献达到12.7%,出现了如华为、中兴、中芯国际、联想、海尔等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2013年全球500强企业当中,中国(包括台湾地区)上榜的公司总数已达到95家,总收入达5.2万亿美元,占500强企业总收入的17%。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已高度全球化,财富500强企业当中超过400家在中国设有分公司。据商务部估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在1600亿—1700亿美元。2012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项目达到455个,直接投资268亿美元。吉利收购沃尔沃、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等并购案例令世人关注。

其次,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在30多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提升,在一些领域已经从跟随者变为引领者。一是我国已逐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创造大国。2003年至2013年(截至9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14.3万篇,居世界第2位;论文共被引用709.88万次,排世界第5位。2012年,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共16.47万篇,仅次于美国;化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数学、计算机等15个学科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2012 年中国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65.3万件,同比增长24%,位居全球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万件,稳居世界第三。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从2008年的197万增长到2012年的319万,稳居世界第一。二是产业技术开发能力大幅度提升,一些重大领域已取得独创性的突破。例如,目前我国是全球唯一能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国家,而且性能更高、成本更低、工期更短。我国开发的高性能3D打印技术现已产业化。又如,中国的干细胞研究和治疗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干细胞治疗成功病例占全球的60%。我国还拥有自己的第三代(TD-SCDMA)、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国际标准和产业体系。三是建立了全球化的科技合作网络。截至2012年底,科技部认定建立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达334家,其中国际创新园10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55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10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59家,一个较为完整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创新网络已初步形成。据统计,中国已吸引跨国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超过750家,其中包括财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已经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华为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联想集团在新加坡、美国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一大批中小企业也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企业建立了研发合作机构。

再次,我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对于新技术和新产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自2008年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以来,全球市场中很多经济体都在走下坡路,但我国以巨大的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疫苗、航空、汽车、钢铁、轮胎、机器人、玻璃纤维、工程塑料、集成电路、软件等众多产品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未来一段时期,可以继续依靠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技术、资本向中国集聚,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最后,我国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创业企业显著增加,已经成为引领技术和产业变革的生力军。中国创业投资呈蓬勃发展势态,2012年全国创业投资机构达到1183家,管理资本总量达到3312.9亿元,创业投资促进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强化了全球创新网络的联系。在中关村,每年新增高技术创业企业超过4000个,每天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海归”占中关村创业者的25%,累计创办企业超过5000家。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数据显示,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27.29万,同比增长46.56%,累计归国留学人数达到109万。

新一轮全球技术和产业变革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和优势,抓住机遇,最重要的是继续深化改革,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