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并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结合河北实际夯实这个基础,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强化市场意识,为现代市场体系的有序成长创造适宜的软环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我国35年来的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省委书记周本顺反复强调,要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揭示的也是这个道理。我省要实现奋进崛起、科学发展,迫切需要各级干部强化市场思维,增强市场意识,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解除对市场的各种约束,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要深刻认识市场机制就是效率机制。市场和计划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从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看,正是市场经济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化生产得以快速发展,人类生产力水平和财富创造能力大大增强。当代经济的发展,同样得益于市场机制导致的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范围内的劳动分工、产业分工等资源配置方式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积极加入国际生产、流通大循环,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加快河北经济发展,当前最主要的是更好地利用市场。
要深刻认识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动态优化机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不同于其他经济体。在新中国成立后较长一个历史时期,我国曾实行过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政府计划配置资源。虽然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过程,实质上也是破除计划经济束缚的过程。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程度和质量的对比,充分说明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优化机制。特别是这种优化是动态的、持续不断的,且随市场主体的行为而择优变化。我省当前的改革重点,就是更多地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要深刻认识市场机制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开放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和生产的决策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在市场交换中自发形成的。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提供连续的价格信号,自动调整社会供给和需求,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并引导资源配置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市场的这种内生机制实质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市场机制作为一种动力机制,还会自发地扩展市场边界,扩大交易范围,加快要素流动,这实际上还是一种开放机制。实践已经证明,用行政手段抓开放,效果远不及市场。当前河北要扩大开放,最佳途径就是借助市场的力量。
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建设,优化市场体系不同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现代市场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关键是要通过各种调节手段,激发市场体系内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其内生动力的迸发,促使市场主体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全社会的宏观经济管理者和微观经济管理者,包括广大消费者,既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调节者,也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协同进化者。身处其中既受其规律制约,又分别作为管理主体、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过程。强化这种影响的力度、方式和效果,就是科学地对市场予以调节和引导。河北当前应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建设,着力优化其内在的运行机制。
首先,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并促进其与物流体系建设的系统整合。从当前的情况看,与市场体系中其他各个子系统相比较,商品市场是发展程度最好的,应当将其作为市场体系发展培育的龙头。其着力点应是做大做活。做大不仅仅限于省内和国内,还要积极走向世界。沃尔玛成功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国际范围内的扩张得益于浙商的开放精神,这些都是参照的范本。做活主要是经营业态的优化与创新等。一个淘宝网支撑汇聚了900万家小公司,最高一天的营业额超过了300亿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曾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现已逐步转型为以服务为主的公司,其转型升级之路对我省众多生产企业具有参考价值。商品市场不论是做大还是做活,都应该与物流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努力使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河北应该考虑,将过境物流转化成集散物流,将线状物流体系转化成网状物流体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