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线”在这里延续

“生命线”在这里延续

核心提示:特别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只有不断巩固和坚定这种信心,才能抢抓发展的新机遇,夺取改革的新胜利,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原题:“生命线”在这里延续——驻闽部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查与思考

才溪,八闽大地一个民风淳朴的小乡村。这里清澈透亮的溪水,浸润并启迪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灵感与智慧。

1933年11月,长发飘飘的青年毛泽东第三次来到福建上杭县才溪乡开展调查,在一间土屋里写下《才溪乡调查》这篇光辉著作,树立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典范。才溪、古田、上杭、长汀、龙岩……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被党史专家视为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

80年后的今天,一场波澜壮阔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展开。“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习主席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出的动员令,吹响了纠“四风”、转作风的战斗号角。

金秋时节,我们怀着敬仰之情,走进党的“生命线”的源头,走进驻守在这里的三军部队,实地感受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和时代内涵,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

干部形象在变,部队风气在变,人民群众对党更有信心了——

又见“苏区干部好作风”

福建长汀,群众路线教育馆,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习主席强调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教育实践活动中,驻闽部队纷纷组织党员干部来到这里,汲取原生态政治营养。

树有根,水有源。红色苏区,流传着许多鲜活感人的故事,毛泽东把自己的军毯送给炊事员杨冬冬,朱德为农户刘婆婆做饭担水被认作“伙夫头”,张闻天帮助红军家属砍柴……老区人民代代相传的感人故事,生动见证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讲解员浅吟低唱的闽西山歌,让人强烈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人民本色。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今天,《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旋律依然在闽西大地回响。

身边的变化实实在在,基层官兵如数家珍。武夷山市人武部一位干部告诉记者,过去接待压力特别大,尤其旅游旺季,他们几乎天天都得陪人去爬武夷山,日常工作只能放到晚上干。今年好了,来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47人次,接待经费压减35%。

从狠刹“舌尖上的浪费”到提倡节俭办晚会,从精简检查评比到搬走文山会海,从不搞迎来送往到领导当兵蹲连,从纠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机关干部上门服务……纠治“四风”的实招,在军营引来赞誉一片。

“机关的作风变了,真变了,基层官兵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某海岛一名干部指着一排海水淡化设施说,福建省军区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为条件最艰苦的3个海岛连队铺设通信光缆,建成海水淡化设施。“过去,喝上一口没有怪味的白开水,对守岛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望。如今,龙头一拧,纯净水敞开喝,我们打心眼里觉得甜。”

“整治力度前所未有,我们从中看到了党委机关转变作风的信心和决心。”提起专项整治,许多党员干部感慨尤多。

东海舰队某基地党委“一班人”如实填写《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由财务、纪检等部门逐项进行核实,向机关和部队公示,真诚请求大家监督。

福建省军区在专项整治中交出一份硬邦邦的成绩单:清退各级机关借调干部37名、超占兵员132人,认定的167套不合理住房已全部清退,清理压减超编车辆153台。一位处长感慨道,过去也曾搞过若干次类似的清理,因为抓而不紧,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这次真不一样,雷声大雨点更大。

更为可贵的是,务实新风吹进了演兵场。陆军第31集团军端正训风演风考风动了真格,基层官兵好评如潮。记者采访时,有人伸出大拇指,一口气连说了演兵场上的“八不”新风:所有检查考核不打招呼、不搞照顾,所有指挥演练不编脚本、不念台词,演习结束后,不开表彰大会,不为机关评功摆好。有次演习的总结报告只用5行文字讲成绩,剩下的篇幅都在说问题。

驻地群众的赞扬充满感情:“我们从解放军身上看到了当年红军的影子,看到了红军的好作风。”他们说实弹演习打响之前,部队派出群众工作小组,进村入户慰问困难群众,对演习区域的每间房屋、每片果林进行调查摸底,对可能造成的损失商定赔偿事宜。渔民们感动地说:可以几天不捕鱼,不能一刻不练兵!

穿行在革命先辈深爱的这片红土地,记者强烈感受到,党员干部的形象在变,部队的风气在变,人民群众对党更有信心了。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走进苏区,灵魂在净化;走出苏区,思想在升华——

永远信仰人民的力量

种种变化,首先是从触及思想、触动灵魂开始的。

“知道从哪里来,才更清楚向何处去。”福建省军区政委曹德信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搞好学习教育。我们组织党员干部重访苏区,目的就是让大家寻根溯源、自我拷问,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清澈见底的才溪河畔,一座栉风沐雨半个多世纪的亭阁上,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光荣亭”三个大字依然熠熠生辉。

1956年,毛泽东视察南粤大地,陪同调查的一位同志提出想回才溪老家看看,毛泽东沉吟良久,饱含深情地说:“你回去代我向才溪人民问好吧,才溪人民确实光荣啊!100个人中有88个当红军去了……”

从1933年才溪调查,到1956年视察南粤说起才溪,整整23年过去了,毛泽东谈起才溪人民,就像谈起自己的兄弟姐妹,感情是那样的深厚,记忆是那样的深刻。“100个人中有88个当红军去了”,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道出了人民在他心中的位置!

“光荣亭”前,东海舰队某基地政委陈显国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组数据:仅仅一个才溪乡,就有2000多人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其中一门三烈士的有5户,兄弟同为烈士的有58户。又何止一个才溪乡!当年闽西十万儿女当红军,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就达2.4万人。

“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一位将军对记者说,头一回看到这组数据,我的手在颤抖、我的心在颤抖,灵魂深处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们共产党人,如果忘记和辜负了人民的大恩大德,就等于放弃了赖以生存的血脉、根系和土壤。

从打破敌军铁壁合围“十万工农下吉安”,到独轮车队伴随“百万雄师过大江”……我党我军光辉史册的每个篇章,都印证着那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寻根之旅,带来的不仅是心灵深处的震撼,还有穿越时空的思索。

烽火岁月中,刘伯承曾经给部属出过这样一道“思考题”: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别人走呢?

俯读仰思,驻闽某部的党员干部们在寻找答案。我党我军诞生之初就昭告天下,“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为了工农利益,甘愿牺牲一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正因如此,群众才不惜身家性命跟着共产党走!

江西瑞金,群众路线广场。在镌刻着毛泽东光辉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雕塑前,许多党员干部逐字逐句轻声诵读:“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这句话今天听来,尤其值得深思!”一位部队领导说,“战争年代我们依靠群众赢得天下,现在好像倒过来了,某些干部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本该服务群众的公仆却成了群众服务的对象。这种现象,如果任其滋生蔓延,我们党就有失去根基的危险。”

不少干部对长汀群众路线教育馆里的一段解说词记忆犹新:每次与群众座谈,毛泽东事先都会列出非常详细的调查提纲,诸如扩大红军、优待红属、生产支前、文化教育等,口问手写,有交流有讨论,并不时起身给乡亲们发卷烟、倒茶水……当群众谦让时,毛泽东风趣地说:“我请你们来,你们就是我的先生,学生对先生理应恭敬嘛!”

“反观当下,我们沙发坐得多了,马扎坐得少了;机关小餐厅去得多了,连队大锅饭吃得少了;溢美之词听得多了,逆耳之言听得少了。自以为离官兵还很近,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拉开了距离。”站在毛泽东旧居前,大家的反思意味深长。

反思过后是行动。陆军第31集团军军长马成效到基层蹲连住班,与战士朝夕相处了半个月,感触最深的有两条。一是离兵近一点,感情才会深一层。经常端端战士的碗、睡睡战士的床、闻闻战士的汗味,才能真正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进而端正对官兵的根本态度。二是把官兵当主体,部队建设就会好戏连台。部队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破解“良方”就在基层官兵手中。只要真心诚意相信官兵依靠官兵,尊重官兵的创造精神,就能激发出无穷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