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其他改革的关系是怎样的?
赵振华:经济体制改革里相当多的内容也是其他改革的内容,内生于其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政治体制改革,就涉及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不进行政府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无法实现;社会体制改革包括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涉及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还是涉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动起来了,会带动其他改革,当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是要忽视其他改革,更不是不要其他改革,其他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有促进作用。政治体制改革改好了,大家有了积极性,就会参与到经济体制改革里;社会体制改革改好了,能够给整个改革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体制改革才能继续深化。各项改革都是大系统里面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所以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来牵引其他各项改革,同时注重每项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记者:《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您怎样看待这一重大理论创新?
赵振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就是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于市场的作用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没有市场,完全由政府来配置资源,最后导致资源的配置效率低,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老百姓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生产力发展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就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让市场起到一点调节作用、补充作用,让不重要的消费品进入市场;后来就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之前相比,进一步提高了,开始注重商品经济;1992年十四大报告,就正式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就提出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什么是基础性作用,就像大厦一样,垫底的基础是由市场来调节的,更多资源由市场来调节,但相当一部分资源还由政府掌控;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什么是决定性作用,就是绝大多数资源不应该是政府配置,而是市场配置,如果搞市场经济,不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就不是市场经济,就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怎样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是让市场说了算,让市场定价,培育出更多的市场主体,尊重市场规律、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