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考核要避免“三大误区”

干部作风考核要避免“三大误区”

核心提示:纵观各地干部考核,将作风考核纳入干部考核提拔依据的少之又少,且缺乏具体标准和细则,部分地区制定了相关标准,但在考察过程中流于形式。“切”,即通过构建全面的作风考评体系,受理干部群众来信来电,对群众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认真调查核实。

纵观各地干部考核,将作风考核纳入干部考核提拔依据的少之又少,且缺乏具体标准和细则,部分地区制定了相关标准,但在考察过程中流于形式。笔记认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让作风好的干部能在推荐时“崭露头角”,提拔时“脱颖而出”,就必须要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一:眉毛胡子一把抓,考核指标设置不明确

大部分地区的干部作风考核仍停留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态,缺乏具体操作标准。笔者认为,干部作风考核取得实效的第一步就是将考核指标细化、量化,那就需要用好“三面镜子”。

用“放大镜”求“全”。设置考核指标,要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既要有八小时以内的表现,更要有八小时之外的表现;既要对工作圈考核,也要对生活圈、交际圈监督;既要有单位同事的评价,更要有服务对象、邻居亲朋的口碑,这样才能实现干部作风考核“无死角”。

用“显微镜”求“实”。将所有指标进行分值量化,每个项目占多少分,最终考核得多少分,哪些项目直接实行“一票否决”,通过量化考准考实干部作风。实行“正反测评、综合考核”的方法,单位领导进行正向测评、单位同事和服务对象针对干部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向测评,综合正反响测评结果,进行仔细研究,全面了解干部作风。

用“后视镜”求“真”。探索建立干部作风考核实绩档案,每项考核标准都有真实材料支撑,便于操作。在干部提拔或者调动中,作风实绩档案将作为重要依据计入总分。经过实践检验的合理的考核指标,应纳入固定的考核机制,保证考核的持续性。

误区二:按葫芦画瓢,考核方式相对单一

目前,不少地方出台相关制度进行干部作风考核,但大多数考核方式都比较相近,存在按葫芦画瓢之嫌。笔者认为,可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进行多角度考核,提高作风考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望”,即通过单位同事、亲朋好友、住址邻居日常观察进行追踪考评,聘请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代表、群众代表等担任干部监督员,定期组织对各级领导干部作风、群众满意度进行评议,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覆盖网络,扩大群众监督范围。

“闻”,即在政府网站、电视台等设立干部作风问题举报专栏,对社会公开举报热线,安排专人负责处理举报事项,按照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呈报纪委和组织部,并及时展开调查。

“问”,即通过定期谈心、个别访谈的方式,重点了解干部在履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表现。由找考核对象所在单位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群众代表、服务对象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员进行个别谈话,由组织部门定期对访谈结果进行汇总通报。

“切”,即通过构建全面的作风考评体系,受理干部群众来信来电,对群众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认真调查核实。对县区、乡镇、领导班子、普通办事员的作风建设进行分层次考评,县直部门注重考评深入基层、群众观念等,乡镇突出班子的严格管理、普通办事员联系群众、出勤情况等等个性内容考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