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2)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2)

汉代书法;汉代的书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碑刻文字,一是简牍墨迹,汉简的文字,篆、隶、真、行、草(章草)各体具有。汉简在书写思想上没有受到那么多的束缚,因此,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最终成为由篆隶向行揩转化的过渡性书体。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从竹木简所看到的书法艺术,是研究秦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 

3.  魏晋南北朝期;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楷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巨大变革。这一时期,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伯远帖》为这一时期的传世之作。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4. 隋唐五代书法

隋唐三百余年,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重要时期。我国书法到东汉后期已成为欣赏艺术,到隋及唐初,书法艺术呈现出颠峰状态。下启宋元明清,众多的书家,莫不取法于唐人。唐代书风上乘隋代,将楷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唐朝楷书与南北朝楷书有明显的区别,南北朝碑帖中别体较多,唐代楷书除了在文字上规范严谨之外,在书写上严谨端丽,典雅大方。

我国书法到东汉后期已成为欣赏艺术。

我国书法到东汉后期已成为欣赏艺术。

代表书家有智勇.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

公元907年,唐灭,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其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杨少师之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变入欹侧纵肆。

5.  宋元书法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尽管如此 ,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总之,帖学大行和帝王的好恶,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元代,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元文宗欣赏法书名画,此一期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主要代表书家有:赵孟頫、康里夔夔、鲜于枢、耶律楚材。

中国书法成为中国向世界显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艺术。

中国书法成为中国向世界显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艺术。

6.  明清书法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