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历二百七十七年。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頫的格调。
其代表书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
其代表人物有:傅山、石涛、朱耷、郑燮、金农、邓石如、伊秉绶、张船山、陈鸿寿、何绍基、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李瑞清、康有为、刘墉、王文治、王铎、包世臣等。
7.近现代书法
1911年以来,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沸腾的时代。是一段极其动荡的、惊心动魄的历史,在这样如火如荼的年代里,不仅产生了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时期书法,最显著的特色是:书法不再以前一样,仅仅是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专利,而是进一步“泛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书法活动十分活跃,书法教育也由过去师徒相授式渐渐向社会化教育转变,具体说来,这时期书法,上承清末,在康有为“北碑南帖”的“抑帖扬碑”理论的牵引下,碑派书法继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没能产生重要的“碑派书法”大师。而帖学一路,却大有起色,沈尹默、白蕉成为一时翘楚。但仅用“碑、帖”两派,远不足以涵盖此期书法的面貌,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而新中国的书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开创了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代表人物有:黄宾虹、张大千、吴昌硕、李叔同、毛泽东、于右任、林散之.胡小石、舒同、马永安、李铎、刘月忠、魏剑峰、卢中南等。
在世界文化史上还没有哪一种文字的审美书写能够像汉字书法一样从未中断地流行数千年。
在欧洲、在美洲、在东南亚、在世界各地古老的中国书法如习习春风和煦送暖,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在世界文化史上还没有哪一种文字的审美书写能够像汉字书法一样从未中断地流行数千年。在全球的多元文化互动中、在新的人类文化语境中,中国书法正在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灿烂瑰宝,成为中国向世界显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艺术。做为中国文化代表性符号;中国书法2009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