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中国梦的科学理论内涵(3)

唯物史观与中国梦的科学理论内涵(3)

基于历史辩证法的中国梦,建立在对社会基本规律,对自然、社会与人的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基础之上,与主观主义唯意志论和形而上学独断论划清了界限。主观主义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观念出发来绘制社会发展蓝图,或寄托于“假大空”的唯意志论;或借助于上苍的恩赐,以实现其虚幻的梦想。而中国梦则建立在全国人民齐心合力的集体创造,“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之上。形而上学独断论的理想观、发展观,割裂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或片面追求经济指标,造成不可持续的畸形发展;或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观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导致生产力的破坏;或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实现的是少数人的奢欲之梦等。在历史辩证法基础上,这些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中国梦与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界限

中国梦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历史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与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划清了界限。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既是社会创造主体也是社会价值主体,是劳动成果的创造者与享有者的统一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其价值目标是为了人民的福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提出的中国梦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最近的目的和利益”具有现实性,而且“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具有理想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人民性。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主心骨”,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力量。中国梦的社会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是中国广大人民,是人民共创和人民共享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实现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而且指向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中国梦的提出是对《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

与此相反,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逻辑前提出发,从剥削阶级利益出发,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创造主体,抹煞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必然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泛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扭曲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奢靡之梦,丧失崇高理想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之梦,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之梦,败坏风气、欺人害己的形式主义之梦等。实现中国梦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⑦中国梦与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社会之梦、人生之梦划清了界限。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