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这是对‘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准确定义,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说。
这表明,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不仅仅强调稳增长,同时也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明年改革的关键词。
具体来看,“稳中求进”的“稳”和“改革创新”的“改”可谓一静一动。“会议提出‘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这充分彰显了改革创新的辩证思维。”王远鸿说。
有关专家指出,只有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的“稳”,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只有深化改革,加快“改”,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才能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的活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堪称世界奇迹。但过度依赖投资,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已越来越明显。最近,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雾霾,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增长模式的反思。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对破环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将带来新的气象。
明年经济工作的核心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创新的意义非常重要,经济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丁宁宁说,“只有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实现转型升级,尽管我们已是全球第一大专利申请国,但并非绝大多数专利都能转化为产品。”丁宁宁认为,如何给创新以制度保障是一个重要条件,“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我们将在改革和创新中迈出新的步伐”。
“相比往年会议,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任务时,首次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这是一大亮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会议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意义重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