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岁的李肇星是外交部第九任部长。1959年踏入北大,投靠中文系不得被西方语言文学系收留,做过司机梦、记者梦等各种梦,却从没做过外交梦的他,因而一只脚踏入外交的门槛。1964年,中法建交,李肇星也正式进入外交部。在《说不尽的外交》中,李肇星回顾了亲身参与的美国炸馆事件、“9·11”恐怖袭击、中美汇率博弈等重大事件,这些信息都是首次披露。
“身经百战”的李肇星曾舌战群儒,但在接受媒体提问时,却肯定地说,从来没跟人吵过架,不管是做外交还是生活中,他都强调摆事实。在北大校友面前,李肇星回忆饥荒时代做在校门口捡烧饼的梦,没事爬到未名湖畔的桑树上吃桑葚,带着桑葚汁进教室的故事。北大的大师让他印象尤深,入学之初在小卖部偶遇美学大师朱光潜,而在日后的外交生涯中,他也一直牢记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话:假话不说,真话不全说。在《说不尽的外交》中,李肇星说,我说的都是真话。文/本报记者 邹春霞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发言人趣事
发言人说“酒话”念叨台湾不可分割
“外交部流传着一个笑话,外交部前发言人沈国放有一次和朋友喝酒,喝高了开始说‘酒话’,嘴里一直念叨着两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俗话说,酒后吐真言,这位发言人的真言恰恰说明了台湾问题在中国外交官心中的分量。”
摘自李肇星《说不尽的外交》
“(发言人)台上和台下还是有不同,台上西装革履,台下比较休闲,所以被认出来的情况也不是特别多。有的时候老百姓会把发言人弄混,比如我有一次就发现有两个人一边瞟着我一边悄声说,“那不是发言人秦刚吗?”可能那段时间是秦刚主持记者会,上电视比较多,长得也比我帅,所以大家以为发言人都叫秦刚。”
北京青年报2009年1月专访外交部前发言人刘建超
背景新闻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年大事记
1982年3月 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在外交部主楼门厅处举行记者会,就中苏关系发布简短声明,这场“三句话发布会”成为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雏形。
1983年3月 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在国际俱乐部举行第一次例行记者会,宣布中国外交部从即日起建立发言人制度。外交部在中国国家部委中率先建立发言人制度。制度建立初期,每周举行一次发布会,只发布消息,不回答提问。现场采用中英文交替翻译。
1983年 每月第一周发布会上现场答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