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波:一是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阶段,这是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最大基本面。未来,新型城镇化有望在改革深化的情况下明显加快,特别是一些农民工将会以新市民的姿态重新进入城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不同类型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商品,直接推动服务经济部门的增长。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将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将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二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将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特别是随着关于加快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信息消费、城市基础设施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配套政策措施的逐步出台落实,相关项目建设将直接形成新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点。与此同时,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的多项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是企业预期和信心改善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投资的基本稳定。新一届政府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更加注重改革转型的发展理念充分汇聚了社会各界最广泛的共识,社会预期趋于稳定,发展信心趋于增强。
四是企业在政府引导下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三季度以来,地方政府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调结构的动力,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在市场的压力下,不少企业主动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呈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而上的发展态势。
张立群:首先,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这一阶段存在的突出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在这一阶段,不存在市场需求增长潜力的枯竭,也就是说内需增长潜力很大。
其次,技术、人才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条件比较充分。尤其是在对外开放背景下,与国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技术供给能力,促使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尽管发生了危机,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条件。相反,新一轮世界格局的调整可能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契机,这对我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带来了机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