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汲取国外先进经验。濒危语言是全球性问题,国外有着较为丰富和多样的语言保护经验。在澳大利亚,不少高校鼓励学生以濒危语言的调查描写作为学位论文,墨尔本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些教授投入巨大精力进行语言材料的编档和数据保存工作,对本土语言的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世界范围来看,从政府到民间,不同专业的学者对语言抢救工作倾注了极大的心力,伦敦大学亚非语言学院把抢救濒危语言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管理机构,并投以巨额经费作保障,资助专家和学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英国威尔士地区用英语与地方语言标注路牌等措施来鼓励人们使用地方语言。我国应当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实施正确的语言规划和措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对濒危语言资源的研究,加大对语言资源的保障力度。
建立濒危语言语料库,落实相关立法。濒危语言的抢救和保护需要跨学科的合作,需要科学的手段和不同领域专家的通力协作。我国应当开展大规模的语言田野调查,抢救性地记录濒危语言,建立书面语与口语语料库,特别是创建包含文本、语音、图像与动作的多模态语料库,使得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还原真实的使用语境。除此之外,还应当制订相关的“濒危语言保护条例”,把濒危语言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立法和规范,强化文化、教育、民族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相关责任部门应当增加语言保护领域的科研立项,拨出专款支持相关研究。
建立“语言保护示范区”,扩大社会影响。政府应当有系统地实施语言复原计划。参照“经济建设、精神文明示范村社”的模式,我们可以在语言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濒危语言保护示范区”,开通濒危语言保护网站,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使用母语。例如,在公共场所鼓励使用母语,中、小学与幼儿园设立地方方言课,电视媒体播放方言动漫节目等等。相关政府部门还可以向社会征集与该民族语或当地方言有关的歌谣、故事,搜集、整理、挖掘、提炼以汇编成册,鼓励大家传唱或传诵。以温州为例,当地政府对温州方言的保护可谓尽其心力,开播诸如“百晓讲坛”“温州鼓词”等温州话电视节目,在公交车上使用温州话报站,在中小学开展温州话童谣比赛,将具有温州方言特色的童谣整理汇编等。
应当认识到,没有一种语言或文化能够独霸天下,世界本来就应当是多元的,根植其中的语言和文化也应是多元的,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并不能成为破坏语言多样性的理由。只有充分尊重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才能传承和创造灿烂文化,才能建成美丽中国。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语料库技术的温州人群体形象构建分析”〔编号:Y201121108〕的阶段性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