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是发起成立湖南“俄罗斯研究会”。8月22日,毛泽东同方维夏、彭璜、何叔衡等联络社会各界,召开湖南俄罗斯研究会筹备会,通过了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发行集个人和集体研究成果的《俄罗斯丛刊》、派人赴俄考察和提倡赴俄勤工俭学等重要事项。 9月15日研究会成立。会员们发表了不少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毛泽东还将一些重要论文推荐给有影响的报纸转载。俄罗斯研究会在湖南青年中影响很大,曾先后介绍过任弼时、萧劲光等6位青年到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后赴俄留学。肖劲光回忆说:“那时,我们参加俄罗斯研究会不久,毛泽东是俄罗斯研究会的书记干事。我们是通过在船山中学学习的伍岳,找到船山中学校长贺明范的关系加入俄罗斯研究会的。后来,也是通过他办手续去上海的。到了上海进入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
毛泽东通过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等组织,引导会员和一些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夯实了思想基础。
二、列入全国组党计划的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民学会先进分子中秘密诞生。
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毛泽东的筹划下建立的。1920年初,毛泽东经过实践斗争,认识到单靠个人力量绝不可能实现社会的改造,更不可能撼动旧社会的根基;应当切实地研究中国情况和问题,把有着相同志向的人结合成“一个高尚纯洁勇猛精进的团体,组织‘联军’,共同作战”。当时虽还未提出建立共产党,但他已经有了建立一个能担当改造中国大任的坚强组织的设想。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酝酿筹备期间,李大钊、陈独秀对毛泽东的深刻启示,两地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先进分子的活动对他的重大影响,回到长沙后的毛泽东,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的实际情况,在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同时,对于建党工作“不张扬,不标榜,不图形式,不务虚名”,而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采取“潜在切实”、注重“打基础”、“找真同志”的方针。特别是1921年的新年大会,“关于主义争辩甚厉。……同一学会,则以奉同一主义为宜。” 使新民学会“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成为共识。这一切,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萧子升在晚年回忆中说:“1920年,新民学会出现了分裂,在毛泽东领导下,那些热衷于共产主义的人,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秘密组织。”
长沙筹建共产党组织一开始就列入全国组党计划。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后,毛泽东与陈独秀等取得密切联系。据周佛海回忆说,1920年夏他回到上海,见到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共商组党时,提到计划“预备在一年中,于北平、汉口、长沙、广州等地,先成立预备性质的组织”。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陈先生与在长沙主办《湘江评论》的毛泽东等早有通信联络,他很赏识毛泽东的才干,准备去信说明原委,请他发动湖南的中共小组”。李达在回忆各地筹建党组织时也提到:“在湖南由毛泽东同志负责。”
1920年11月左右,毛泽东收到了陈独秀、李达来信,接受正式筹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委托。他们还把上海发起组、上海机器工会的组织情况和《中国共产党宣言》起草等情况告诉毛泽东。期间,毛泽东邀请陈独秀来长沙,参加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陈独秀因赴广东就任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未能来长沙。经过慎重物色,毛泽东和何叔衡、彭璜等六人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筹建时,从未在新民学会会员中公开过,但是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新民学会先进分子中秘密诞生的,时间约是1920年11月间。不久,毛泽东写信告诉蔡和森:“党的一层陈仲甫先生已在进行组织”。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毛泽东领导下,组织严密,步调一致,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在革命斗争中显示出坚强的战斗力;同时,他们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实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得到中央和党内同志的充分肯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毛泽东在实践斗争中表现出的魄力、智慧和才干,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领导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第一,深入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全力办好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特别可贵的是他们通过不断探索和斗争实践,会员间的通信和讨论,使学习和研究不断深化。1920年10月,毛泽东受湖南《大公报》委托任罗素长沙演说记录员,并负责记录整理。以后,他在给会员通信中,对罗素的所谓“用教育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的观点进行了深入批判,对社会改良主义作了彻底否定:“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其一,通过教育改造社会是不现实的。因为资本家掌握着教育权,并且有法律、军队保护,“共产党人非取政权,且不能安息于其宇下,更安能握得其教育权?”其二,要资本家信共产主义,是不可能的。“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而无政府主义要求“无强权无组织的社会状态”,结果必定“难以终其局”。 毛泽东在看到蔡和森1920年9月阐述成立共产党及国际组织之必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长信之后,非常高兴。1921年1月21日他在复信中明确表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字不赞成。”这些通信、讨论,大大提高了党员对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在这些原则指导下,长沙地区的建党活动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业绩。
第二,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使其成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1920年10月,毛泽东收到北京、上海寄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后,即筹划建团工作。当年建团工作骨干、一师学生张文亮在日记中写道:11月19日,“接泽东一信,送来青年团章程十份,宗旨在研究并实行社会改造。约我星期日上午去会他,并托我代觅同志。”11月21日,“会见毛,云不日将赴醴陵考察教育,并嘱青年团此时宜注重找真同志。”12月2日,“泽东来此。他说,青年团等仲甫来再开成立会。……并嘱咐多找真同志。”12月15日,“接泽东复信,……‘应努力团结一些同志作中坚分子,造成一种很好的校风’;‘青年团的问题你可努力在校发展团员’。”12月16日,“泽东来此。青年团将于下周开成立会。”12月27日,“泽东送来《共产党》九本。”日记中多处记载了毛泽东“找真同志”、“中坚分子”的嘱咐,表明毛泽东始终贯彻积极慎重、注重质量的建团工作方针。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1月13日正式成立,有团员16人,毛泽东任书记,何叔衡、郭亮、肖述凡、夏曦等都是团员。7月份发展到39人,其中有毛泽东的小弟毛泽覃。团委还分设学生、劳工、教育三个委员会。到1923年团员发展到700多人,成为全国团员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
第三,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组织工作。毛泽东于1920年秋开办了湖南一师民众夜校和失学青年补习班,向工人进行启蒙教育。在毛泽东争取帮助下,湖南劳工会先后创办了两所工人夜校和其他学校。毛泽东等还经常深入到长沙各工厂进行调查,组织工人开展斗争。李达在回忆中共一大时写道:代表们在住所交换各地经验,认为“长沙小组,宣传与工运都有了初步成绩。看当时各地小组的情形,长沙的组织是比较统一而整齐的。”
由于长沙地区党组织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形成了许多地区所不曾具备的充分条件,党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为湖南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作出了重要贡献。1921年6月,毛泽东接到上海发起组关于召开党的一大的通知;月底,他和何叔衡作为一大代表,去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大会正式宣告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