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桓: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贡献

姚桓: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贡献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于党的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毛泽东阐述群众路线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艰难而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规律的历程,大抵上是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同步进行的。群众路线在大革命时期开始酝酿,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

一、从世界观高度阐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为群众路线奠定理论基础

作为思想家,毛泽东毕生在思索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治乱之源、求大同之境的一次次思考中,他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关键,确信人民群众决定历史进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定地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由此他把党领导的革命看做人民群众自己的斗争,对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和生动的比喻:比如,认为人民群众是任何敌人打不破的 “铜墙铁壁”;是八路军不可缺少也必须倍加爱惜的“眼睛”;是能够和共产党一起搬走两座大山的“上帝”;是种子(即共产党人)得以生根发芽的土地;是鱼(指共产党)赖以生存的“水”。正因为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的作用,毛泽东才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找到最可靠的依靠力量,并科学论证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从思想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

二、指出党的领导作用是动员、组织人民,解决了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相结合问题,阐明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目的和实质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与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是统一的。他说:“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因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所以从根本上讲,人民群众的斗争决定社会历史的进程,然而,人民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需要先进力量的领导,离开先进力量领导,群众斗争找不到正确方向。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如此,直到共产党出世后,这种情况才改变。为什么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群众?首先如同毛泽东所说,共产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绝无私利可图,党代表群众根本利益;同时也由于党以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党的先进性即根本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党应当、也一定能够领导人民群众的斗争。而这种领导作用与剥削阶级利用群众的做法完全不同。毛泽东指出,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我们不同,我们党是人民的代表,人民的一部分,要组织人民为自己的利益奋斗。这段话生动地阐明了群众路线的目的和实质,即动员组织人民,为自己的利益斗争。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就在承认、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统一起来了。坚持二者的统一,既为人民群众争取解放的斗争找到领路人,又为共产党找到最根本的依靠力量。

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运用于群众工作,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解决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问题

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的关键在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至此,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相统一,毛泽东使党的群众路线有了完整理论形态和明确的工作要求,也为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群众基础。实事求是是党的生命线,党的一切政策之所以正确,就在于反映了实际,而群众的利益愿望、群众的斗争是最大的实际,联系群众与联系实际是完全统一的,总结群众经验是最根本的联系实际;脱离群众也就脱离了实际。毛泽东阐述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凝聚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路线错误和政策偏差,原因在于工作指导上脱离实际,为什么会脱离实际?除了认识方面的因素外,一个原因是脱离了群众,没有正确反映群众的利益、需求和愿望,以致陷入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党史上,毛泽东最早把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一起来,为坚持实事求是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政策奠定了基础。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之一。

四、注重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为贯彻群众路线提供重要保证

贯彻群众路线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毛泽东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党情,封建残余思想会侵入党内,集中表现为对人民群众的官老爷态度。毛泽东多次批评这种错误态度。他指出,“共产党人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进一步把贯彻群众路线和全党的作风建设相联系,以树立优良作风、克服不正之风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主观条件。在党的七大,他根据历史经验概括出“三大作风”。优良作风是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条件。经过延安整风和七大的概括,全党对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的三大作风有了更高的自觉,作风面貌焕然一新,保证了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