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多”与践行群众路线

坚持“四多”与践行群众路线

[摘 要]群众工作千头万绪、十分复杂。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困难,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工作是夯实党和群众的基石,更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保证。

[关键词]群众;群众路线;“四多”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立身之本、活力之基、生命之源。无数实践证明,越是在复杂艰苦环境条件下,越要做好群众工作。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践行好群众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四多”。

多听。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多听。听群众在想什么、要什么,掌握真实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群众路线从其科学内涵来讲,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今天,我们党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做好群众工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显然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到群众中去多听,听什么呢?当然正反两方面都要听,特别是要多听不同的意见。过去,毛泽东说得好,我们之所以能取得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国,奥秘在于人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的力量和智慧,如果你不多听,又怎么能做好群众工作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突出、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能够始终坚持深入细致地、认真地倾听群众呼声、疾苦,并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生产、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等问题,从而赢得世人、政党的尊重和敬仰。在实践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精华,而且也吸取了中华几千年民族精华,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今天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秘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确保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 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特别是当前如何认真贯彻好、落实好、实践好党的“十八”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凝聚力量,聚集民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两化”互动、“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期”、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的“突破期”、攻坚克难的“振兴期”、多点多极支撑经济发展战略的“活力期”,不断提高经济质量与效益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过去,做群众工作,主要解决群众吃穿就可以了,老百姓追求的梦想是三转一响(即手表、缝机、自行车,收音机),而今梦想是三子一福(即票子、房子、车子,幸福),由于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的想法、看法等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仅再是满足于对物质的需求,而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幸福指数的提升等。可以说,当前,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征地拆迁、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一系列问题日趋激烈。又加之,当今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焦虑和利益敏感加速上升,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沉迷于应酬,热衷于政绩工程,忽视宗旨意识,不闻民间疾苦、不问群众冷暖,不知民情民意、不晓民忧民愿,联系发动群众的能力下降等。因而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必然出现货不对路、上头热下头冷的尴尬面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去美好前程。对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对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认识,多“识水性”,练好游泳本领,多听群众呼声,在群众中吸取点滴经验和智慧,广纳善言,“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创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多问。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工作方法,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你不多问,又怎么能知事情的真象、前因后果、奥秘呢?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可见,只有多问,才能了解真心、真实情况,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你问的越多,说明知道的事情就越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反之,将会出现不可估量的严重损失。因此,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深入到基层、群众之中去接地气,问民情、问民意、解民苦和解民忧,以朴实的工作作风,以平易近人的工作方法,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谈心,特别是要问有不同意见的群体,让群众发自内心的与你交换意见,少说空话、大话套话,实实在在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从而取信于民,在群众中形成良好印象,提升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群众思想和行为发生了独立性、自主性、多样性的变化。在利益诉求、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下,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多。同时,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一大批工人面临下岗、农民负担过重、征地拆迁安置、克扣拖欠工资、养老金发放不到位、环境污染等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叠加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处理不好,群众就会认为领导干部只说空话不办实事,不仅不能密切党群关系,反而会让群众对党产生失望和怨言。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逐渐积聚起来,以直接冲突的形式跨区域表现出来,就会形成对抗,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影响党的执政地位。

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党的工作。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行为,要以自身优良品质和作风做好群众工作,体现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善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上。要建立有效的快速反应系统、执行系统,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防控。做好充分的应变准备,做到有备无患。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度,迅速行动,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从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面,保持必要的机动力量,以便突发事件来临时能够及时处理。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