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多”与践行群众路线(2)

坚持“四多”与践行群众路线(2)

多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强调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多学,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每个人赖以生存之本,成功之要。古人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有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多学有利于提升人的素质,让人从无知走向智慧,从浅薄走向高尚,包括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扩大视野,完善自我等。

人生在世,需要学的知识有很多,要切实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仅要学书本知识、国史党史、马列原著、中国特色理论、经济与管理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学。要向基层群众学。基层人民群众、企业是党和政府决策的利益相关者,对关系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事务依法享有知情权、表达权,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实践者,他们中有许多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新方法、新经验。要向咨询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等方面学。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具有专业知识优势,对特定领域的问题在技术上、专业上具有发言权。社会听证是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的一种方式,是各种技术方案、利益、观点碰撞交集的场所。在信息、网络社会时代要多学。信息、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变化,为做好群众工作带来很多契机,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无法比拟的,要在学习中总结、提高,不断提炼思路,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

多看。是锤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更好地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重大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这一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

多看,看什么?怎么看?尤为重要,是检验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沉得下去,看出门道。看当然是,要看基层、群众发展变化、收入、教育、就业、医疗、生态、生活等状况,更重要的是要看老百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年来,各级各部门选派了大量干部到基层、群众中去驻村、蹲点,帮助基层和群众切实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为党和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老百姓致富创造了先机,总的来讲,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同时,我们要清醒的看到,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意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使调查研究流于形式,调研成果束之高阁。比如,有的领导干部“手倦腿懒”,满足于听汇报,不愿意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搞调研;有的领导干部自认为比群众水平高,看不起群众,在调研过程中,不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高高在上,趾高气扬;有的领导干部习惯“马上观花”,不愿“下马观花”;有的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存在嫌贫爱富的思想,只愿意到发达地区去调研,不愿意到贫穷落后的地区搞调研;有的领导干部习惯早打招呼,让地方和基层早作准备,对于地方迎送等形式主义乐此不疲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调查研究的成效,不利于掌握实情,不利于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往往会贻误党的事业,必须加以改进。

一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检查自己,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首先要看能否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其次要看是否以“诚心”走访、“爱心”帮助、“真心”关怀、“实心”办事。第三要看能否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贯彻到群众中去,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引领能力。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工作作风,深入到改革开放与发展、改善民生、破解难题等最前沿进行调研,寻求解决基层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最佳方案,提高引领能力。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着眼于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要着眼于把握党和囯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主观要求,要着眼于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要着眼于对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有益探索研究。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是切实帮助基层、群众破解难题。凡涉及群众利益和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要按照人民满意是标准,要求是方向的原则,认真摸清情况、重点、难点在哪里,以对症下药的方式加以解决。对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给以解决,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对确有难度和困难较大甚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形成调研报告向上反映,并做好群众解释说明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造福一方百姓,确保一方稳定。

四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力。面对当前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多元的新格局、新特点,在践行过程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冷静处理,变群众的事为己任,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习近平同志指出,你作秀,还是真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因此,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稍有不慎,就会激发矛盾,引发群体事件。因此,在解决群众问题上,一定要转换角色,耐心细致,真情对待,以换位思考的方法去沟通处理,与民互动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要践行好群众路线,得民心、得民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党与群众的“魚水”、“血肉”关系,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