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维度、舆情生态与治理机制(8)

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维度、舆情生态与治理机制(8)

(4)建构协商对话机制。网络公共事件的扩散演化源于事件最初的沟通不及时,没能在黄金时间进行对话协商、化解矛盾,从而让事件不断激化和矛盾叠加,刺激着网民不断“闹大”的情感冲动。由于当前对应于政府单中心的权力结构,行政话语主要是以垄断性的独白式话语模式为主[23],因而政府要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官僚化独白话语体系,以开放、包容和真诚的态度与网民互动交流。只有真正畅通政府与公众的对话互动机制,才能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重获媒体和社会大众的信任,并以此消除隔阂和化解“群体极化”的潜在风险。当务之急是完善对话管道、建设网络窗口、开辟政府与网民的互动平台,让无序化的网络政治参与转变成为有序化、有规则的问政谏言,让事件真相在第一时间被公众了解,让网络谣言无处可藏,以此重建政府、媒体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和心理共识。

(三)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面对网络公共事件的演化趋势和发展新特点,提升自我的媒介素养和媒介能力显得极其重要。

网络公共事件的规制与引导,考验的是党政领导干部的综合媒介素养。无论是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情绪疏导、矛盾调和、谣言澄清,还是双向沟通、舆情搜集、舆情研判等,都亟须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在纷繁芜杂的媒介信息面前呈现出的信息选择判断力、信息理解阐释力、信息研判评估力、信息创造传播力以及信息的质疑与反思的能力。当前看来,面对网络公共事件,我们党政干部一方面要敢于利用网络自媒体去获取信息和知识,在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去选择判断信息、去理解诠释信息、去研判和评估信息、去最大限度地享用信息。另一方面,还需积极培养真假信息的辨识、反思和质疑的能力,主动借助网络自媒体发出主流声音,强化与媒体打交道、与社会公众双向沟通的频次和能力,巧妙地向媒体和公众借力、借道、借光,积极引导主流舆论,整合社会民意,通过有效的媒介运作和媒体公关来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16]。

提升媒介素养和舆情掌控能力,有效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党政领导干部亟须强化四大能力建设。第一,舆情搜集和辨别能力。要实时搜集和分析网络事件的舆情动向,深入分析网络事件背后的各方主体的价值、立场、动机、情感以及角色地位,及时研判苗头性和倾向性的网络现象和问题,辨识网络真假信息,及时规避网络谣言。第二,沟通协作和反应能力。对网友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涉及民生大事的重大舆情,各主管负责单位要及时沟通联络、厘清权责关系、完善责任体系,要集中分析和动员力量,快速拿出对策和处置意见,以免事态进一步扩张激化。第三,心理疏导和对话能力。要及时补充和拓展心理学知识,对网络事件主体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以正确的价值立场展开积极的对话沟通,以缓和内在的矛盾冲突。要与媒体记者和社会公众建立沟通互信机制,对各方质疑和问询问责要沉着应对、有问有答、有理有据。第四,信息管控和引导能力。要全面强化对微信、微博、QQ群、米聊、陌陌、网络论坛等媒介平台的管控力度,对相关媒介运营商和网络舆情生态实时督查、监测,根据舆情演化态势,抓住有利时机跟帖发帖,逐步完善议程设置、网络信访、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打通两个舆论场,让主流声音和正确言论第一时间上网,及时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