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与隐
争议较大但不得不实行的战略是以隐含的或不言而喻的方式让人去领会
改革战略分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前者是以官方正式文件表达出来的部分,后者是以非正式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不表达出来的部分。《决定》是显性战略,它反映的是在当前背景下争议较少、阻力较小的部分,正如习近平在“说明”中所讲的,《决定》“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
那些争议较大但不得不实行的战略则不宜在这个《决定》中出现,而是以隐含的或不言而喻的方式让人去领会。这继承了邓小平“不争论”的思想。譬如说,现代国家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尽可能以隐蔽的方式运用强力。在以推进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总目标的改革战略中,关于如何运用国家强力的问题有重要举措,但并不明确。近些年来,一些社会矛盾朝着复杂化和激烈化的方向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了强力维稳的力度。这个力度今后不会减少,但“维稳”这个词汇越来越少地出现在正式文件中了,《决定》中以“社会治理”予以概括。应该说,这方面多做少说是恰当的。
虚与实
按照寓政于经的思路,由经济改革牵引出政治改革部分有虚有实
任何正式文件的表述,其虚实程度都不会均匀地分布下来,《决定》中所表述的改革战略内容也是如此,有的更虚一些,有的更实一些。习近平是务实的领导人,他在“说明”中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也就是说,改革战略旨在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而不是“空对空”。他特别强调改革举措要三个不写,也就是“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决定》中所写出来的那么多措施中,尽管都很实在,但实在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就比较实的内容来说,有两个例子:一是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二是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二者在《决定》中都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前者的表述是“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后者的表述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如果就文字的多少区分重要性的话,那么这两个举措在整个决定中是不那么显眼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简洁的两句话分别成段,相当于整个《决定》的两只眼睛。如果说,《决定》中的改革战略有什么特色,这两个机构的成立是最大的两个特色,它是以正式的制度实现着“改革”与“稳定”两大目标,兑现着加强顶层设计的政治承诺,并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过程带来了重要的变化。因此,可以说,这是整个《决定》中含金量,即实的程度最高的两句文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