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导层的改革战略更加强调顶层设计,《决定》中说“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次拿出来的一揽子改革方案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些特征。对于过去的改革,我们也不能夸大其“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中国的改革者一直有比较强的顶层设计意识,在早期改革者那里,改革所要针对的主要问题,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所要经过的主要阶段,所要采取的主要方式并非那么模糊。改革者为了减少阻力,有意采取了模糊的说法,与此同时借助基层人民的具体实践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改革初期,通常的改革模式就是“基层创新+中央支持”,即使中央有了某种设想,也是到基层设立试点,取得成效之后,再扩大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广。由点到面的做法并非改革开放时期的产物,中共在革命时期就尝试过这种做法,新中国成立后搞建设也是如此。改革中期,地方、基层主动地进行了各种改革试验和创新,很多信息汇集到了中央,这就越来越多地需要中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大量的加工处理,然后拿出统一的意见。还有的改革,地方是无法先行先试的,需要中央自上而下地去推动。改革走到现在,改革中需要“顶层设计”的分量就加重了很多。中央这个时候勇于面对这一点,表现出了敢于做系统性决策的勇气和信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那么,今后的“摸着石头过河”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其实摸着石头过河并非糊里糊涂过河,改革总是人运用头脑来推进的,总是有设计的成分,只是这种设计由谁来进行。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时,要更多地强调地方和基层需要有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基层,可以大胆地创新很多做法,出了问题比较容易收回来。
统与分
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让地方治理主体的权力边界明确起来
前面几种关系已经涉及到统与分的问题,这里重点讲一下纵向治理关系。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简单的“单一制”或“联邦制”很难描述清楚中央和地方的治理关系。宪法中的总原则是“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但这只是描述“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党组织的纵向治理关系则主要遵从党章中的“四个服从”中的后两项原则,那就是“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