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兼文字秘书,刚开始时,笔者对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半信半疑,担心会不会像以往多如牛毛的“令箭”最终变成一地“鸡毛”那样,到头来又是一纸空文。可是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自己切身感受到,“八项规定”不仅有效遏制了汹涌的腐败势头,而且还为广大基层秘书解脱了“四大绳索”,真的令人欢欣鼓舞。
第一绳索——繁重的会务负担。 以往,如果承办一次大型会议,能累吐血的,就是办公室主任和秘书一干人等,事后挨板子的还是这些人,因为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从如何接待,到准备领导发言稿;从会场鲜花、会标、席卡、瓜果、聚餐等一应俱全的考虑,到采购什么样的“纪念品”等等,要求特别高,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而这两年来,中央在执行“八项规定”方面动真格,中纪委还连发数次通报,因而现在基层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所以我等之辈便从这道绳索中解脱出来,感觉真爽。
第二绳索——繁重的陪餐负担。 曾几何时,“接待就是生产力”一度成为各基层单位笃信不二的真理,于是便有某县接待办主任一晚陪八场酒席、某副县长一天陪上级领导洗八次澡险些虚脱等等司空见惯的咄咄怪事,坊间因之有“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酒场就是战场,酒瓶就是水平,酒风就是作风”,“官家一顿饭,百姓一年粮”等等之说。对此,本人也深有体会,在“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等酒文化氛围中,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自己还落个“三高”、“脂肪肝”等多病缠身。而如今,谁也不敢公开公款大吃大喝,还严格限制配餐人数等,少了陪餐负担,真乃皆大欢喜。
第三绳索——繁重的迎检负担。 这些年来,一些基层干部和秘书最为头疼的,莫过于迎接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为提高各单位的“显示度”和“美誉度”,体现各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政绩”,于是催生了将山头用绿油漆涂绿以示绿化“成绩”等全民造假的恶劣风气,比如据 2013年 7月 5日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居然“种”下价值数十万的无根香樟树以“提升形象”。而中央严控各类评比表彰活动的“禁令”下发之后,毫无疑问,将会大为减少这种造假行为,而且确实救了基层秘书们一命。
第四绳索——繁重的写作负担。 一个时期以来,大凡是以爬方格子为职业的秘书们,最头疼的,莫过于为领导写讲话稿和各种报告,以及为单位炮制所谓的“经验总结”之类的官样文章,深知什么叫“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什么叫“食不甘味”、“呕心沥血”的滋味。这是因为,一个单位的成效如何,成绩怎样,并不是看你是怎么做的,而是看你是怎么写的,怎么汇报的,所以每逢此时,各单位的“笔杆子”比谁的压力都大。而“八项规定”提出“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的要求,无疑令长期压抑的“笔杆子”们长舒一口闷气,感受到了一股清新之风。
当然,“八项规定”所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窃以为,这正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积小胜为大胜”的反腐方略,逐步铲除滋生消极腐败土壤的智慧之举。而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笔杆子”,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八项规定”将过去被多道绳索紧紧束缚的秘书们,逐步从“水深火热”之中解脱出来,不仅仅是秘书群体之幸,更是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害苦了的人民群众之幸。所以笔者期待,“八项规定”所带来的风暴效应过后,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社会景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