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亚历山大·卢金:“软实力和伪公共外交”,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2013年1月19日。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32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7页。
④[德]赖纳·特茨拉夫主编:《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页。
⑤[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66-67页。
⑥David Held ed.,Political Theory Today, Polity Press,1991,p.207.
⑦克里斯托弗·希尔:《变化中的对外政策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中文版前言,第VII页,第40-42页。
⑧叶莲娜·契尔年科:“新使命降临:俄罗斯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自身定位—稳定之岛”,俄罗斯《生意人报》,2012年12月4日。
⑨[新加坡]许通美:《探究世界秩序: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观点》,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379-380页。
⑩[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6-7页。
(11)习近平:“中国人讲爱国主义也具有国际视野和胸怀”,中国新闻网,2013年3月19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3-19/4657510.shtml。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31-32页。
(13)许倬云:“文化调适过程中的态度”,《观世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11-312页。
(14)[美]朱迪斯·戈禾茨坦、罗伯特·基欧汉:《观念与外交政策:信念、制度与政治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97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