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
极端雾霾天气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情况。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在资源能源问题上改变,不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蜕变,不在发展方式上转变,恐怕再也不行了。今天的全体中国人必须警醒起来,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去努力赢得美丽中国的前景。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1月18日
编者手记: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地区频遭雾霾侵扰,公众对此反映强烈。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的形成恐怕不仅有环境的问题,更有发展观念和政绩考核的因素。本版11月8日刊发的《驱散雾霾要有众志成城的攻坚精神》一文中就写到,我们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就有必要把蓝天白云当做考核的硬杠杠,引导官员像追求GDP那样去追求环境治理的效果。“不能再唯GDP论英雄了”,这句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实到考核指标和政策措施上。
同呼吸、共责任,这个责任政府方面首当其冲,全社会各个成员也都责无旁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捍卫我们的生存底线,维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在这件事上,谁都不是旁观者。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每一个人都要动真格,都要出实力,都要尽义务。惟此,我们才更有信心,也更有底气,去期待更清新的空气、更洁净的水、更优美的生态环境。
八项规定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贪腐可能只是局部的、某些人的问题,但奢靡享乐之风若蔓延开来,将会腐蚀社会风气,阻碍经济发展,葬送我们的事业,其严重性丝毫不容小视。狠刹奢靡浪费之风,八项规定只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更需时刻牢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始终跟老百姓同甘共苦,这样,我们才能长久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必须下大力气狠刹奢靡浪费之风》,1月25日
编者手记:“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国古训,我们党也是靠“红米饭南瓜汤”、跟老百姓“一块苦”才走过峥嵘岁月,获得了长期执政的道义基础。直到今天,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百姓生活还不富裕,社会保障还不完善,许多家庭还在为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等问题烦恼。全社会,特别是党政机关没有任何理由大手大脚糟蹋浪费。可以说,狠刹奢靡浪费之风,合国情顺民意,实为拆掉隔在党和人民中间那道无形之墙的关键一招。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根本遏制浪费现象,必须要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钱、管物。八项规定一年多来,本版刊发《狠刹公款浪费之风必须从制度着手》(2月1日)、《树节俭之风关键要从实在处抓起》(9月6日)、《转变风气就要从严从细抓紧抓实》(12月13日)等多篇评论,持续跟进中央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强调从严从细抓制度、抓落实的重要性。制度的笼子越严密、越刚性,越能倒逼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而风清气正,才能最终取信于民、凝聚人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